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舞女泪dj【视频】- 唐君毅故居:中华人文精神的殿堂 守护唐学-清和笔谭

发布时间: 2015-07-13 浏览: 457
【视频】| 唐君毅故居:中华人文精神的殿堂 守护唐学-清和笔谭
海内外中华儿女守护唐君毅先生故居倡议书

一个国家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了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唐君毅先生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贡献何止是一个知识分子?

唐君毅先生(1909—1978),学名毅伯,四川宜宾人。大学毕业后,始任中学教员,1933年,受友人许思园推荐,到中央大学哲学系任助教。1944年升任教授,并任哲学系主任。1947年受邀为江南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49年到香港,与钱穆、张丕介等创办新亚书院,任教务长兼哲学教育系主任。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受聘为哲学系讲座教授兼哲学系系务会主席,并被选为中大第一任文学院院长。1978年2月病逝于香港,后落葬于台北观音山朝阳墓园。
唐君毅先生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唐君毅全集》编辑委员会,前后十年,编成三十巨册,凡一千万言,其宗旨在疏通中国文化生命之命脉、护持人道之尊严、保住价值之标准,其心愿在此文化意识之唤醒。

2016年10月29日,由宜宾学院、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四川省社科联《天府新论》编辑部、九州出版社联合主办,宜宾学院唐君毅研究所、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承办的“大陆版《唐君毅全集》出版发行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记者70余人出席了发布会。
其“立三极”“开三界”,融通中西印三大文化系统的理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及做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实的中国人、一个真实的现代世界的中国人的独特人生轨迹,为中华民族从曲折、激荡、悲怆中正其性命。

在国际学术界享有权威盛誉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称唐先生为“中国自朱熹﹑王阳明以来的杰出哲学家”,说其著作可以“和柏拉图﹑康德的著作媲美”。哲学巨匠牟宗三先生称唐先生是“文化意识宇宙中之巨人”。
其“三向九境”的哲学体系,力图囊括人类文化的各种价值形态,古今哲学的各种义理,冶中、西、印及儒、释、道于一炉,在近百年中西文化的汇聚冲突的大背景下,实践着融通儒佛道、涵化印西中的学术途径,对中国近代哲学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阴灵戏。

二0一七年一月十八日,纪录片《中国文化的守护人--唐君毅》(上、下集)在宜宾地方电视台首播。六十年河东河西萌宠成长记,世道变迁匪夷所思,唯唐先生所坚信﹑预言并献身的中华文化复兴,似黄河九曲东入海,不改其轨辙与方向。杰里韦斯特

唐先生的生命是典型的儒者的生命,是真正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一生。他用他有限的身体承担起了无限的精神,用他有限的生命担待起了无限的使命,真正承担起了儒家的事业。
他的一生不仅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而且以其天纵的仁厚﹑敏慧﹑热忱﹑精纯和无出其右的思想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一名现代中国书生的典型人格﹑一名守死善道的君子矜式。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当代新儒家三五贤哲,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过三代人的慧命相续,输精诚,发慧光,从道统的形而上的保存,西学会通架构之洞开,到而今人文化成﹑礼乐文明的重建已在返本中初见新机。

霍韬晦教授创办喜耀粤西学校,将性情教育深入实践近二十年,再植灵根,享誉海内外。
二十余载,华人世界“儿童读经”风气的推展,已为文化复兴的一阳来复和“灵根自植”斑彩石,立下千年之基。
唐先生所开创之性情学﹑由当代思想家、教育家霍韬晦教授落地实践性情教育﹑生命教育﹑喜耀教育,成为滋养和培育现代的世界的中国人的教育良方;

爱情学的开显重建世间人伦之风景,意义治疗学之建立带来儒家学问现代之关怀;
儒家式的书店﹑报刊﹑出版社﹑学会﹑社团﹑社区﹑学校﹑旅店等社会人文实践现已根植于社会百姓生活之用,成为化民成俗之新的王道荡荡。
唐君毅、君毅书院、生命成长的学问、清和笔谭等弘毅小媒体平台应运而生赛小息,全球唐君毅全集读书会线下活动深耕易耨。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其中岂不正是唐先生的智慧点拨泪痕剑,力振中国文化的命脉有以致之?

山河易色,故园飘光照派摇,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随着文化的回暖算命不求人,人心的复苏,宜宾市政府在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布唐君毅故居为宜宾市文物保护单位,宜宾县政府于二0一五年十月一日立保护石碑和保护范围标志。海内外的学者,受唐君毅哲学之乳沐,每年络绎不绝拜谒唐氏故居,每每目睹眼前满目疮痍之风物一锅双星,无不唏嘘不已拥抱这分钟,奔走呼号。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二0一八年戊戌新春伊始,我们作为唐学后生慕名拜谒唐君毅先生故居,在政府确定的故居保护范围之内,呈现我们眼前的真实画面是多处屋梁倒塌,瓦片横飞,断垣残壁,荒烟蔓草。同时了解到为了方便远道而来参访的游人,村中的乡亲自发筹资修建了水泥乡道。

近期拍摄于唐先生故居
当地一名退休老教师彭明亮先生重视先贤文化对桑梓人才兴衰至关重要,自发筹措资金,在村外圣祖太庙,树起唐君毅先生塑像,每年庙会当中,他同众神一样舞女泪dj,受到当地乡亲的祭拜,这也是先生神而不可知之之谓圣吧。若是乡土之人,闻者廉,顽者有立志,那应该就是唐先生灵根再植理想的落地生根吧!

为唐先生塑像祭祀的彭明亮老人
当地政府在保护范围划定之后,一度曾对故宅外缘已经倾圮的泥墙砌了一道砖墙折木奉太郎,增强了墙体的承压和风雨冲刷。但老屋如年迈的老人,已是步入风烛残年,弱不禁风,怎能任风霜雪雨无情肆虐?

近期拍摄于唐先生故居
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田菜农,斗转星移,慕名的访客游人,一批来了,一批又去,神交先哲之学思,哀叹世事之迟暮。可是老屋在岁月侵蚀中,饱经风霜,它在文化回归大大潮中,凄凉依旧。
六十年代,唐先生母亲辞世,当时大陆和香港因为政治原因,无法回家奔丧霍州天气预报。唐先生在香港替母亲招魂,在沙田慈航静苑举行遥寄典礼,自觉是罪人。大家都看到唐先生神情凄苦,哀痛欲绝,在堂前几乎站不起来,说自己不孝。居丧九日,每一听见法师颂经,唐先生便泪流满面。
呜呼!《蓼莪》之悲,恸哉斯人!
“我常想只要现在我真能到死友的坟上,先父的坟上,祖宗的坟上,与神位前,进进香,重得见我家门前南来山色,重闻我家门前之东去江声,亦就可以满足了。”——唐君毅先生对故园母土的深切依恋兆邦基,难道如此遥不可及?


在此我们急切呼吁:
唐先生在中华民族文化花果飘零之际,振臂呼号,护住人文之道统,夜以继日发愤著述,阐明旧邦文化之精义,会通中印西哲学之门径,以求真理得以贞定,圣教得以启元。
以读书人之两袖清风,号召海内外华夏儿女之共同发心,正视中华文化,保存文化之血脉。为了东方人文之精神在世界有得应有之价值和位分,向世界之人士正本清源中国文化之永恒价值及对世界之贡献,建立文化自信!

作为“回归中国文化的北斗星”,他的故居难道不应成为华夏后人高山仰止的精神圣殿吗?
我们敬爱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强调:“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先师孔子有言: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在此,一元复始,春满人间的戊戌元日,我们作为唐学之后生,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们以殷重之心联署《海内外中华儿女守护唐君毅先生故居倡议书》,条陈诸下呼吁,嘤嘤其鸣李泉 柯蓝,求其友声,响应唐先生生前极力提倡人文教化的范式:建祠庙以纪念历史上有功之人物与成道之人物,使后来者徜徉其中,提升精神,兴发志气,延续民族文化,维系斯文于不坠,给后人一个成长的空间,潜移默化。
1、当地政府成立唐君毅故居管理委员会,筹集唐君毅故居保护和建设工程专项资金;
2、倡议海内外唐氏后人、门生、后学及关心社会文教之各界人士,成立“弘毅文教基金”,配合政府,积极投入唐君毅先生故居的保护、建设和维护建设之中;

3、当地政府积极立项,联络各方中软好泰,共同商议和论证唐君毅故居的合理、科学、有序、持续的保护和建设筹备工作;
4、建议唐君毅故居在原址进行保护性地维护或重建,陈列唐氏古宅风物;
5、故居之周围民宅给予迁移,政府给予合理的安置;

6、葬于台湾观音山朝阳墓园的唐君毅先生、谢廷光女士合葬坟地,经唐氏后人、唐门弟子商议戴欣明,尊重唐先生生前遗愿,落叶归根,魂归故园,迁葬宜宾故里,同时唐氏先祖之坟茔纳入故居之保护范围琉璃月歌词,并给予保护性修缮;
7、故居旁边修建唐君毅先生纪念馆,遵循宜宾传统建筑风格,吸收现代建筑工艺,采用现代博物馆式的陈列展览方式,永久作为唐君毅生平学思展览及学生乡贤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基地;

8、唐君毅先生纪念馆附设学术报告厅,地方政府、高校牵头,永久作为唐君毅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址;
9、普安小学更名“君毅小学”,普安中学、小学捐建唐君毅先生塑像,以唐君毅先生学思和人格作为乡邦子弟之楷模,唐君毅人文教育“灵根再植”之思想,成为立教之本,形成以“弘毅”为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
10、编印唐君毅哲学走进校园校本教材,唐君毅人文教育思想、唐君毅性情学成为宜宾各级学校师资建设之必读;

11、政府尊重和引导民间信仰,维护和修缮圣祖太庙,与唐先生故居联成一体,建立唐公祠,唐父迪风先生、唐母入祀、唐公君毅先生、唐公之妻谢廷光女士,忌日、春秋因时以祭;
12、唐迪风先生、唐母之遗著,纳入宜宾乡邦文献;
13、编印唐君毅画传、唐君毅年谱、唐学入门、爱情之福音、青年与学问、柏溪随笔等普及性书籍,讲好唐家家风和教子之道;

14、唐君毅故居作为宜宾各级学校研学活动之目的地;
15、发起海内外青年学子“唐学之旅”之活动,积极推荐和培育青年学子走进唐君毅之学,成为唐学研究和实践的新时代人才。

书生恳恳,不为他求,深感民族的复兴,必先民族文化的复兴,文化复兴之道,系于乡邦文化、乡贤之启教。若初步认为倡议书之建言有可采之处,且有进一步深入探讨之必要,我们愿接受征召,亲自到贵地详细说明。中华民族之兴起,领导人类开创文明而和谐的世界,在此灵根再植,敬祈勿忽是幸!
戊戌年正月元日

联署人(按附议时间先后顺序):
何仁富(大陆新编本《唐君毅全集》主编,浙江传媒学院教授)
赵 凯(唐君毅性情学再传弟子,广州南华书院总监)
何怀明(全球唐君毅全集读书会发起人,“人生儒学”倡导者)
姚中秋(君子儒学倡导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弘道书院院长)
韩 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和书院院长)
黄玉顺(生活儒学倡导者,山东大学高等儒学研究院副院长缘尽情未了,博士生导师)
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金小芳(合肥学院教授,唐学研究专家)
唐思齐(唐君毅先生侄女)
唐小宁(唐君毅先生侄女)
杨少涵(华侨大学教授)
吴龙灿(宜宾学院唐君毅研究所)
雷爱民(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物质学院教师,唐学研究专家)
张之锋(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师)
宋立林(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
王治军(中央党校博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教师)
王琛发(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院长)
杨永明(宜宾学院唐君毅研究所所长)
林安梧(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元亨书院创院院长)
曾昭旭(台湾淡江大学荣誉教授)
朱立侠(中华吟诵学会副秘书长,国学吟诵教育专家)
潘朝阳(台湾师大东亚学系荣退暨兼任教授,厦门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鹅湖月刊荣誉社长,中华奉元学会常务理事)
黄丽生(台湾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鹅湖月刊编委,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朱雪芳(香港新亚研究所哲学硕士情话童真,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
李瑞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哲学博士,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新亚研究所荣誉教授、山东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
朱锋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
周博裕(台湾鹅湖月刊社前社长、执行长,台北东方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执行董事)
王雪卿(台湾嘉义吴凤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
廖俊裕(台湾南华大学生死系主任)
蔡家和(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教授)
欧阳辉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大学政治学博士后,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苏子敬(台湾嘉义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宋 远(南京櫺星书院山长)
刘 榕(唐学读者)
邓 娟(唐学读者)
贺小霞(唐学读者)
苏二刚(广东罗定喜耀粤西学校)
黎咏文(广州小小乐学教育创始人)
段晓默(星海音乐学院赵宋光思想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姚世外(唐君毅性情学再传弟子,香港中学历史教师)
马绰蔓(唐君毅性情学再传弟子,香港法住文化书院学员)
刘美淇(广州南华书院教师)
李 涛(广州南华书院教师)
李秋莲(广州南华书院教师)
林霭含(广州南华国学幼儿园园长)
曾礼义(东莞企业家志愿联盟秘书长)
刘 卓(唐学读者,奉元书院文化传播者)
林 斌(唐君毅性情学再传弟子,新加坡喜耀文化学会会员)
佘冰惠(唐君毅性情学再传弟子,新加坡喜耀文化学会会员)
杨秀梅(唐学读者)
朱国祥(唐学读者)
肖红梅(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陈苍砚(大连维桢堂堂主)
王 芳(唐学读者)
孔中霞(唐学读者)
廖清敏(大成伏羲国学书院教员)
陈学梅(景观设计师)
刘 侠(唐学读者)
沈运莲(广州南华书院中医保健师)
陈志宣 (武汉大学哲学硕士,新亚研究所博士生,唐君毅性情学再传弟子, 香港警务处高级督察 )
杨汝清(北京苇杭书院院长)
杨秀梅(唐学读者)
崔海鹰(中国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赵庆群(社区文化工作者)
何伯勤(独立文化学者)
骆为荣(宜宾唐君毅研究会会长,《唐君毅故园文化》主编)
蒲文忠(唐学爱好者)

(持续更新中...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