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翁美玲电影【视频】- 乐探香港书展之二 旺角东,秘访张爱玲香港栖息地-卓坊间

发布时间: 2017-01-02 浏览: 452
【视频】| 乐探香港书展之二 旺角东,秘访张爱玲香港栖息地-卓坊间


1949年前后,因为众所周知的理由,上海人与香港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很多在沪杭的资本家、文人,纷纷来到这块被英国人管控着的地方,躲避内战、远离新政权。
这一天,我随乐探团的一众老男青女,来到位于旺角东的地方,探访一户临近解放前移居香港的人家。
在我的印象中,旺角东是港铁的必经之处,这里有着挤逼的街道、繁华的市场。我们到一个叫加多利山的地方的时候,这才改变我的印象:原来这里也有一处不俗的僻静之地。我们来到一栋旧住宅的人家,房内并不好话,但是与普通港人所居显得宽绰,目测房子面积接近200多平方米,而承载我们的客厅有三十平方之巨,一面大窗对着苍翠的加多利山,没有了香港人居所的压迫感。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银发族,身份是美国统计学博士。但是因为此处、此家、此人曾经与大名鼎鼎的女作家张爱玲结下倾世之缘分,而让一切显得特别。
房子的原户主,男主人的叫宋淇,《红楼梦》的翻译专家之一,女主人的叫邝美文,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也是翻译专家。因为与张爱玲的跨亲关系,这对夫妇最终成了张爱玲财产与手稿的被托付人。而随着宋、邝先后于1996年和2007年离世,接待我们的这对宋、邝夫妇的儿子宋以朗先生,也自然成了这笔张爱玲遗产的继承人、监护者和管理者。
客厅摆设的,尽是张爱玲元素——手稿、照片、手稿、小说、电影海报、证件影印本……

我们围坐在客厅四周惠文后魏纾,听着宋以朗先生,轻声细语君海游戏,讲着过去的事情。
█五六岁首见张爱玲
宋以朗先生出生于1949年10月,他的父母是1949年5月举家迁到香港的。话句话说,当时宋先生并不用买船票,他是在「躺卧」在娘胎迁移来港的翁美玲电影。宋以朗先生的普通话很港味,于是我好奇,后来吃饭的时候问「宋先生,你会上海话吗?」「会。但都停留在五十年代的版本。」
宋以朗的父亲宋淇来港后,在美国新闻处工作。1952年因为要请一位翻译,于是在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未曾想,应聘的竟有一位叫张爱玲的。这让宋先生很稀奇,因为当时张爱玲就大名鼎鼎。因为张爱玲排斥广东话,只喜欢上海话。所以后来便与家乡人、宋淇的夫人邝美文走得很近。就这么,张爱玲也与宋家的关系打了「死结」。
当时宋氏一家在北角住。宋以朗说绿河谷论坛,当时进进出出的很多,他才三四岁,也记不得谁是谁。北角是1948-49年上海人蜂拥南下后,第一落脚点。后来渐渐地,这里成了福建人的聚集地。一个好朋友告诉我,梅爱偲北角的七姊妹街,就是张爱玲曾经住过的地方。而宋以朗先生只记得那个地方好像叫「春浓台」。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故事背景是内地土改,因为作品与当时主流格调不合,被作为毒草。认识宋氏一家后,后来成了当时香港电懋的主力编剧之一,这也给她的经济来源增添了活力。
█我把房间让给她


我们来时,桌子上摆着一堆饮料,走前摆着一堆张爱玲的遗作。这些书,以简体版为主,也有繁体版的。足见宋先生对我们的热忱。
宋以朗先生把经他整理的张爱玲的遗作摆在一个钢架桌子上,让乐探团的来宾们随意挑选,然后签上自己的大名。我也获赠几本书,其中一册便是《倾城之恋》。
宋以朗先生介绍,这张后来加了玻璃的桌子,可是父母「逃港」时从上海搬来的。我说,「宋先生,这可是我们的倾国之福啊。国内有多少人能够走进这个张爱玲栖息过的地方?!」
张爱玲在香港住过三段:
第一次是1939年19岁的时候来港大读书,直到1941年香港沦陷返沪,后写下《金锁记》、《倾城之恋》;
第二次是1952年,她先是低调地住在女青年会一室,埋首写作,后来身份洩露,托挚友在他们家附近的一条横街租了一间斗室。1954年住北角,次年离港去美;
第三次,1961年10月到1962年3月。有个记载说,1961年,张爱玲应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的邀请,去台湾收集资料后赴香港创作电影剧本《红楼梦》、《南北和》及其续集《南北一家亲》、《小儿女》、《一曲难忘》,回美国后还创作了《南北喜相逢》。1962年,张爱玲在英文《记者》杂志发表访台记事《重回前方》。「《红楼梦》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拍成。」

张爱玲六十年代初所住的房间,如今已经隔成小厨房和洗手间
而在香港期间,张爱玲所住的地方,正是宋氏现在的200平方米巨宅。那时宋以朗十二岁左右,「现在洗手间的地方,就是我以前所住的小房间,张爱玲来了,我把它让给了她。」
客厅无疑是张爱玲活动最多的场所,人们称之为「宋家客厅」。好名字!我说。「宋家」二字,在上海人的心目中,本来就是个雅号。你看看,当年蒋介石如果不是与「宋家」沾边,也不会有后来的风光八百。此「宋家」虽非彼「宋家」,但也渗透着豪门、书香的气息。
相邻的加多利山,当年虽为豪门把控七濑遥,但可以想象凤雏是谁,也是张爱玲运筹写作灵感的涉足之地。想我现在在仙湖植物园走七公里一样月神来我家,边走边赏自然想当然。
█尽忠尽力 原汁呈现

宋以朗先生以这样的架势,慢条斯理,娓娓道来着。从深圳赶来的呙中校,还有领队小米以及老小伙伴们,仔细地看着屏幕播出的遗稿、遗阿波丸迹、遗物和影片。
「这些东西原先一直是散落在各个抽屉的,这里有点,那里有点」,宋以朗透露,父母在世并没有刻意去整理这些「遗产」,虽然他们是张爱玲遗嘱交待的看护人。直至2007年底宋母去世,宋以朗说,他才明白自己的责任,「我把遗物集中起来,然后按照年份去梳理。」就是在这个过程里,宋以朗找出了《色,戒》的手稿,找出了张爱玲尚未发表的中文作品、英文小说,也在她与父母六百多封通信中,发现了《小团圆》的来龙去脉。


亚洲周刊曾在一篇报道中透露,宋以朗不断解释他用「遗simulation」推理法(流程类比)至尊宝鉴,最终决定让《小团圆》面世血瞳妖巫。宋以朗说,他与张爱玲的追逐者不一样,仅仅是尽自己的责任,以理科生的严谨态度,处理这位父母故交的「遗产」,他并不希望懂得张爱玲太多,他甚至说自己「没有这么好的欣赏能力」,只致力于还原张爱玲的原意,尽量忠实,尽量公平。

在旺角东一个优雅的地方,乐探团安排大家享受西餐美酒。奇特的是,香港港铁的东铁线列车在这里穿越。眼前的流动,让人不禁触景联想岁月的流逝、光阴的匆匆。从三五岁初次认识张爱玲阿姨时不懂事的小孩子,但现在双鬓斑白的古稀银发族,一晃一个甲子过去有多。宋以朗先生没有缺席,他端坐在临街的大玻璃窗前,继续娓娓与帅哥美女们聊着自己感兴趣的「玲学」,接着不断地接受大家的举杯致谢。
「宋先生,问你一个敏感的问题:张爱玲这些东西,你不想把它们变现吗?现在需要者,一定不少!」九点半,要离席返酒店了,我走近宋先生身旁。问。
「以后价值更高,现在先守护,暂时不考虑其他的。」他说。
珍爱。真爱。臻爱。宋先生的话范仲淹苦读,让我想到这些。爱,正是这次书展的主题。乐探团安排这次「课外行程」一点也不跑题,我对乐领生活的@张梧峰 这么说。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