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彭晓冉【视频】国宝会卖萌、文物变“网红”,5分钟带你穿越8000年!-艺产宝

发布时间: 2019-04-01 浏览: 451

彭晓冉【视频】国宝会卖萌、文物变“网红”,5分钟带你穿越8000年!-艺产宝

彭晓冉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如果国宝会说话》


海报还是一如既往的“高大上”,又极具中国风,简洁高级

5分钟一集,一集一件国宝,一件国宝一段历史




对于一向严肃、正经、官方的国台CCTV,这部《如果国宝会说话》则是“精致”与“脑洞”并存的呈现,真的是敲可爱、敲接地气的……











有怒斥“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的三星堆青铜人像;
有笑称“这款美瞳我要了”的太阳神鸟金箔;
有陶醉了6000年的“萌萌哒”陶鹰鼎;
看剑“放学别走”的越王勾践剑……



片中将厚重的文物搭配上诙谐的对话,再搭上轻松俏皮的背景音乐,使得文物变得轻起来,绝对算得上是文博纪录片中的“小清新”了。









“我超凶的”、“谁说我胖跟谁急”、“考虑过我的王者风范吗”……



0.2-0.5mm,薄如蛋壳
专家称,即便是在4000年后的今天,用最好的工艺还原,也不一定能做出来。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与专注,要做就做最好,最精!






即使,看似难以企及的甲骨文,通过动画的处理方式也变得生动活泼了许多。



“妈妈,原来我也可以看懂甲骨文列。”
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我们如今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都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这是文明和智慧的沉淀。

当甲骨文“活”了,我们也仿佛穿越到了悠远的古人生活的时代,与他们共命运,同呼吸。
唯有“刻骨”,才“铭心”!


看完这动画,不少网友直呼:强烈要求央视爸爸出一系列甲骨文教学动画
当然,除了“萌萌哒”的形式,做纪录片我们是专业的央视,并不会因为“卖萌”而失去专业度和深度。与之对应的是扎实、严谨、丰富的内容,纵然短小依旧精悍。
《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后世的角度,为国宝代言。那么它如诗的文案,更是引人入胜。

如果说高级审美的设计感,活泼贴近时代的配音,以及品种多样式的制作剪辑方式,从视觉上把人们带入国宝的画面感,那么文案,就是将人们带入了每一件国宝的初心。一句话,轻描淡写,不着痕迹,却能够动人心魄。


动图来源于 @刺猬电影
堪称电影的画面,每一帧都很用心
陶鹰鼎:陶,醉了6000年
假如陶鹰鼎会说话,它也许会告诉我们六千年前,它在熔炉内外的日日夜夜吧。今天,它就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展示着天工造化,
展示着巧技神思,
也展示着属于它自己的“肌肉萌”。

三星堆青铜人像:人性的光辉
三星堆文明晚期,中原王朝正处于殷商时代。商朝人大量制造青铜兵器,食器、酒器,用活人祭祀神明,是个充斥着血腥的时代。
然而在三星堆的祭祀坑中,始终没有发现用于祭祀的人牲,更不见一件兵器。这些长相冰冷的古蜀人,拥有着超越时代的人性光辉。这也许是他们强大的原因,或许也是他们消亡的种子。
古蜀文明为何拥有如此超凡的想象力?
与他们对视,
那些超越语言的心动也许就是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谜底。
我们是人,也是人类,
我们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

太阳神鸟:照耀古今的光芒
“太阳神鸟”,
20克黄金里的宇宙,是时光的一晃。
在这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
我们和此刻的世界,如一粒微尘般存在。

红山玉龙:寻龙玦
五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
有时,我们会对着光源去看玉。
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
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
这块玉,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
在时光中飞翔、起舞。

鸮尊:一只猫头鹰的待遇
从高贵,到不祥,再到呆萌,
猫头鹰一直就是那个猫头鹰,
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

何尊:这里有中国
三千年过去,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也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同样被黄土掩埋的青铜尊于1963年在陕西的一处土崖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何尊。
虽没有了最初夺目的光泽,但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铭文却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中国,
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
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一千零四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九千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骨笛也慢慢演变成竹质笛箫的大家族。
今天,在丁晓逵以及更多的中国音乐家这里,这些来自几千年前的乐器,也具有非常现代的表达。只是贾湖骨笛的影子也许一直在背景处低吟着历史的回声。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
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玉组佩:把世界戴在身上
你现在看到的我,来自三千年前的西周。我在地下行走了三千年。我和时光一起行走。穿着我的绳子已经腐朽,我的二百零四块碎片,被光线连接。
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造就了玉石。
先民的双手把玉开凿出来,捡拾起来,捧在手心里。
玉组佩,以毫厘的薄片,象征巅峰,以静止不动,比拟河流,流经了生死与朝代更迭。
这一组碎片来到我们眼前,已经行走了亿万年。
而西周离我们,不过三千年。
从礼玉到佩玉,我们把世界的美好,戴在身上。

文案爆炸,真的是被惊艳到了。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目光跨越八千年,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千余件文物。
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这才是中国该有的综艺!属于中国的味道!


《如果国宝会说话》宣传片
在它们的“自述”里,你会惊叹于先人的智慧,惊艳于他们精湛的工艺,还有高级的审美。



谜一样的角度
在过去,每当提起“文物纪录片”,人们脑海里浮现地都是沉闷、枯燥。甚至看不懂,那些皇家珍藏似乎只能仰望,久而久之,博物馆里的文物也少有年轻人问津。
所以徐导(导演)想打破这个局面。

谜一样的特效

就连配乐也来凑热闹,
你见过纪录片的背景乐是电子舞曲吗?
为了拍摄这样一部有血有肉的纪录片,导演徐欢和团队伙伴们扛着摄像机就出发了,而且他们是一个“年龄混搭”的团队,跨度从60-90后,大概正是不同年代的碰撞,让作品的呈现非同凡响。

“能走到的,能拍到的,我们都有去拍。
金的、银的、铜的、木的、石头的,宗教的、人文的、现实的、抽象的,高大的、威猛的、小巧的、精致的……各式各样,多到你无法想象。统统把它们纪录下来,透过文物,照见生命。
唯一的前提是:有脸、有嘴的,因为我们想让国宝自己说话。”


拍摄时,放在第一位的,一定是文物安全。“我们只能是将就文物。”
节目组三令五申:节目组成员绝不能触摸文物,文物挪移应由博物馆专业人士进行。拍摄时,博物馆的安保人员、展厅工作人员、专家,甚至电工,都得到场。
而且,为了不影响博物馆的正常运行,节目组都是通宵拍摄。
拍摄组的寇慧文回忆说,“与文物亲密对视的时候整个人都会呆住,它们实在太精致了,真希望它们能以现代的方式重生,重新装点我们的生活”。


有着央视血统的纪录片,从来不是开开玩笑而已。《如果国宝会说话》就是一部又萌又有底蕴,能让你心甘情愿当自来水的纪录片。
黑科技和特效也是“细致到了尘埃中”。


2年,700多个日日夜夜,从选文物到节目播出,徐欢他们几乎是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虽然每集只聚焦一件国宝,但100集最终呈现的文物却有近千件。”
《如果国宝会说话》摄制组,走遍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最终才从3856268件藏品中,选出100余件国宝,并且用巨大的脑洞, 让它们“开口说话”。

“我们期待能通过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利用多屏互动多渠道传播的优势,为一百件国宝建个朋友圈,把更多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们加进来,听听国宝想诉说什么?
我们的创作团队也有一个愿景,希望这一百个五分钟能够成为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五分钟请你点击进去,激发你更渴望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
我们也有信心在各方努力下把本片打造成一个全新的纪录片品牌!”导演徐欢如是说。


谈起拍摄此片的初衷,导演徐欢说:
“我们想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或者说,沿着这条线,去记住中华文化的根,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希望通过本片,为我国的传世国宝建立一个他们的朋友圈。
要知道,官方吐槽,真是最为致命的。
吐槽鸮尊“像一只蹲着的狗”;

而圆滚滚的陶鹰鼎,被称为“肌肉萌”;

中国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文物体系,中华文化有着独特的创造、发展脉络和价值理念。
古今相通、对话、呼应,寻找,《如果国宝会说话》是我们今天对古人的解读与致敬。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说:“最好的文物类节目,并非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非高冷的学术叙事,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尝试跟观众平等对话。而《如果国宝会说话》就做到了这一点。”

当那些传世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图片和符号,而是带着故事、温度、情感寄托的存在时,你会对“中华文化”这四个沉甸甸的字,有更深刻的理解。
央视不再是刻板中的印象,走出传统,追求年轻化的讲述模式,用高级的审美包藏教育和传播文化的初心,以不变应万变,又以万变护那亘古不变的文化传统。

我们总说传承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古老文明的 传承,需要年轻人的带动。也许,只有人们觉得它有意思了,才会愿意走进博物馆,做更深的了解。

从不断爆火的文博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魅力自信和文化自信!文物不是冷冰冰的文物,它们存在于生活,带有人的温度。

穿破时空,怀揣虔诚,
缔造匠心,做到极致,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来源:芭莎艺术)
艺盘——艺术品交易大盘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