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张耀扬女友【视频】走进枣庄西王庄乡傅相祠-中原古民居

发布时间: 2020-02-18 浏览: 446

【视频】走进枣庄西王庄乡傅相祠-中原古民居

2018-03-24 14:33:22
傅相祠就是纪念殷商时期的大宰相傅说(yuè)的祠堂。傅说(yuè)(约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是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及建筑科学家。他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说命》三篇。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他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傅说(yuè)
枣庄傅相祠在枣庄市中区西王庄镇傅刘耀村,为先圣傅说(yuè)后人所建,枣庄傅相祠占地面积16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主体工程面程为466平方米,高8.8米,总投资300万元人民币。祠有二棵古银杏树,为唐贞观年间一老僧栽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虬根盘绕,枝柯交错,树干粗壮,直径达5.1米,高15米。现傅刘耀村以银杏树为主题,引资已建成旅游观光景点。

傅相词
走进傅相祠,院内两棵相携共长的“夫妻树”,已长出“寮”,被列为国家一级古银杏树苍翠挺拔的大树直指云端,树冠雄伟。 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每棵树干粗近四人合围,以它斑驳的苔痕和高大的形象,处处叙说着古老与沧桑。传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能听到仙人在树上谈笑声,因此,古树也被当地居民尊称为“神树”。从古银杏的“身份证”上看到,醒目写着:国家一级古树,银杏,树龄2000年。

银杏古树
据当地老人介绍,两棵古银杏为唐朝一老僧栽植,此僧曾官居县令,为人耿介、做官清廉,辞官修养。路经付刘耀村,村前有一石桥(村民所说的一碑两孔桥),小桥与田野相连,身临其境,如在画中。便择桥北一片空地,建一简易寺庙,剃发为僧,将两株银杏栽在院中。老僧活到一百多岁,圆寂之时,正是秋叶凋落,两棵高大的银杏树低垂枝头,清泪滴洒。自那以后,人们视这两棵银杏为神树,每遇灾祸人们便前来膜拜,祈求树神降福消灾,婚后无子夫妻捡拾树叶熬水,服后均很快开怀。直至今日,当地人收获银杏,也只能在树下捡拾,因为出再多的钱也无人敢攀树。如今,神奇的千年银杏伉俪名誉齐鲁大地,成了当地旅游一景。
傅氏字辈排列(第十五世——四十六世):
玉为宝珍(秀),
瑞(允)映(应,守)华堂,
廉洁永振,
孝悌传芳。
宪令恒远,
祥和安长,
德广兴泰,
心正大昌。
附录1:
《写在向大家推荐蔡庄《傅氏祠堂记》之前的话》
河南巩义芝田镇蔡庄傅氏,为荥阳傅氏仲始祖谦公后裔。五百多年前,其蔡庄傅氏始祖敬宗公自傅岩(今之河南省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村)始迁巩县孝义傅沟,再迁芝田镇蔡庄,现有傅氏后人千余。
据蔡庄傅氏祠堂碑刻考证,蔡庄傅氏祠堂始建于乾隆42年(公元1777年),成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历时46年。蔡庄《傅氏祠堂记》详尽介绍了蔡庄傅氏后人修建祠堂的不平凡历程。蔡庄傅氏祠堂的修建,先后经历了主事的傅光斗及其高祖立如、曾祖帝旨、祖扶一、父定之等五代人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不懈努力,才将祠堂建成。其间也曾经历了嘉庆灾荒年景,民生惟艰。但蔡庄傅氏不畏险阻,迎难而上,竭尽家族之力修祠堂。危难之际,傅岩(即今之石洞沟)、傅沟(孝义)、山川(蔡庄支系)的傅氏族亲慷慨解囊,捐资助修,历尽艰辛,终成其事。
蔡庄傅氏修建祠堂的心愿很虔诚,就是为了祭祀先祖,永安先灵,尽后代子孙之孝心。主事的傅光斗祖孙几代由于家境等原因,没进过学堂。但在他们心中,始祖崇钦公俨如站在青山白云间的神圣仙灵。他们靠口传面授也要记住自己的家谱和祖先,其敬宗睦族的精神可歌可泣,催人奋进。
蔡庄《傅氏祠堂记》,细细品来,令人肃然起敬。
蔡庄《傅氏祠堂记》
道光二年季冬六日,傅子光斗携酒来谒云:昔魁之曾祖帝旨从高祖立如者,鸠合族于乾隆四十二年创建始祖列祖祠堂,规模粗就,而立如公弃世,帝旨公亦不幸病瘫,是以未克告厥成功,春秋致祭,仪节亦多踈略。魁祖扶一公每欲缵绪,复以衰疾。废至嘉庆十八年荒粮之后,更有不堪言者,器具沦亡,即门阖亦既于?盗。先生目击,想亦代为伤之。至家父怂恿,族人以期继志重修者,又先生所稔知也。无奈我族人卅年来零落过半,艰窘者又过半,无财不可以为悦。家父无缘此而气结沉痼矣,今秋弃养遗嘱:“特以此事未就,难瞑厥目”。呜呼哀哉!
今百日过矣,痛稍定矣,不肖魁乃敢癫蹶从事,偕族祖诞登公恳领合族勉出财力,以新门楣餙榱檐,完器具庸绵烝尝于弗替甚矣,追远以妥先灵之事之非易也,勉生具为不肖崔真英,魁志厥大都可乎。因忆壮盛时,君家定之先生曾同扶一、维一、鲁一兄授潜以族谱,且示以歌云:始祖崇钦公,再世一子元,三世有三子,思明弼鼎衍,(平叶)同堂昆季十,卧碑溯本源。中世敬宗起,以后更了然,凯孟辉任作,长尔廷命传,谨记十一世,后代可致焉。夫扶一、定之不啻书鹿也,维一、鲁一不啻学府也,其所以表扬崇钦公者,不啻青山白云人也,绮与休哉,潜乃约古义以相朂曰:谱牒修则族纪矣,族纪则昭穆明而宗法振矣,宗立则祠祀饬而祖始尊矣,知尊祖者必恤其族,则义田、义仓、义学、义冢之事兴,而族有不仁者乎?族仁则收贫贱、拯厄难、助死丧,谨庆吊交际之仪,而族有不保者乎?族保则教孚而乡党有不化者乎?儒者能以本论相椰揄乃弗惭夫?搢绅尔今圣天子一视同仁,笃近举远,虞民情之涣也,时以笃宗族昭雍睦肫肫诰诫,矧时和年丰,礼乐明备,嗣后傅氏之云仍果克稼穑,匪解以诗书焉,箕裘远绍祖德庸仰孚?圣天子之雅化其振兴宁有艾与滇池金线鲃?故特揭昔日之相朂者以朂其后之人,俾归而勒诸石以为记。
邑庠生罗中草窓刘潜季含盥手拜撰
增生赵中峰嵩屏氏书丹
贡生赵鸿飞天衢氏忝同
大清道光三年岁次癸未二月上浣谷旦
(2015年11月傅万祎于蔡庄傅氏祠堂拍照后抄录碑文)
蔡庄《傅氏祠堂记》译文
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农历十二月六日,傅光斗带着酒来拜见我说:以前魁(金斗的另一称谓)的曾祖父帝旨跟随高祖父立如,组织傅氏家族的人在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开始建始祖列宗的祠堂,祠堂粗具规模时,高祖父立如公去世了,曾祖父帝旨公也不幸病瘫在床。所以,祠堂没有完全竣工,春秋祭祀先祖的仪式和礼节多有疏略。魁的祖父扶一公常想继续完成祠堂的建设,却又患了重病。祠堂停建至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灾荒年之后。尤其令人痛心的是祠堂祭祀用的器具丢失了,甚至门扇也不幸被盗。先生见此状,内心也会为之伤感。后来,在父亲的宣传鼓动下,族人准备继续重修祠堂,这也是先生所认同的。无奈30年来,我们的族人流落者超过一半,生活贫困的又超过一半,捐不出钱修祠堂,父亲为此忧虑而生了重病,今年秋天留下临终遗嘱:“只因修祠堂的事没有完成,死不瞑目。”悲痛啊!今父亲去世过了百天,沉痛之情稍有平定。不成才的魁才敢癫狂张罗修祠堂的事,偕同族祖诞登公,恳请和动员傅氏家族的人尽力捐资,更新修缮了祠堂的门框、门和房檐,完善了祭祀器具用以经常祭祀先祖,追思祖先以祭慰先灵之事并非容易做到的。后辈都是尽孝不好的子孙,魁也和他们一样。
回忆起年轻的时候,见贵府的定之先生曾同扶一、维一、鲁一兄私下传授家谱,并且示以傅氏家族的世序歌:“始祖崇钦公,再世一子元,三世有三子,思明弼鼎衍,(平叶)同堂昆季十,卧碑溯本源。中世敬宗起,以后更了然,凯孟辉任作,长尔廷命传,谨记十一世,后代可致焉。”扶一、定之没有读过书,维一、鲁一没有进过学府,其所以赞美祖先崇钦公,是因崇钦公在其心中如同青山白云间的人站立在那里一样神圣!
于是,我私下用传统的宗法去勉励他说:“修家谱能够记载家族的历史,记载家族的历史则长幼世序明了而家族的宗法振兴,宗法立则祠堂祭祀肃整而始能敬祖,知道尊奉祖先必能体恤同族的人,则义田、义仓、义学、义冢等善事都会兴办,如此这样,家族中还会有不仁爱的人吗?族人有仁爱之心则会收养贫贱者、拯救危难者、帮助死丧者,遵从喜事与丧事的礼仪,这样做家族怎能不保全呢?家族保全则为人信服、而乡党有不被教化的吗?读书人嘲弄上述论点能不感到惭愧吗?如今为官的人,圣明的天子一视同仁,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防范民情涣散,不时用厚爱宗族、昭示和谐诚恳告诫百姓,况且政通人和,年景丰瑞,礼乐明备。今后傅氏族人如果说仍然只种田,不读诗书学文化,想要继承祖业、弘扬祖德何以让人相信呢?圣明的天子对文化的振兴难道会有停止吗?所以特说出昔日勉励他(指魁)的这番话用以勉励他的后人,让他回去刻在石碑上作以记载。
邑庠生罗中草窓刘潜季含盥手拜撰
增生赵中峰嵩屏氏书丹
贡生赵鸿飞天衢氏忝同
大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岁次癸未二月上浣谷旦
(2015年12月傅万祎译文)
蔡庄乾隆四十二年至道光三年修建蔡庄傅氏祠堂
捐 资 名 录
蔡庄(捐资74人)天命六十七十六百,言礼二十四千,言道六千三百、三命六千四百、四命一千、五命十一千二百、耆老六命八千一百、七命一千三百、八命八百、耆老申命四千二百、九命一千、承命十四千四百、明命十八千七百、顺命六千六百、知命一千、新命三百、天佑七百、德命七百、起命一千、监生克纯四十五千九百、全命三百、耆老心传三千七百、真传七百、宗传四百、有传五百、建成七百、建春二百、建斗二千七百、家传二百东传北传禹传南传以上共十二千、法传五百、建裕六百、耆老曾传四千八百、建贵二百、冬阳二百、彭年六千、彭卜一百、明魁六百、梦锡一百、梦寅一百、梦占二百、彭顺一百、三德三百、景思一百、梦召二千、耆老东旺三千四百、文学七千、文英一、可平八百、可成一百、襄一百、文祥七百、彭翮一百、耆老有令四百、善魁一千五百三百、有功四百、永顺五百、百魁三百、百朋一百、炳一百、善昌三百、善启一百、善继一百、善信五百、善志一百、协和二百、拴一百、金砺二百、相一百、彭载一百、文传五百仝立石、舜传二百。
孝义村(28人捐资)贡生觐岳、觐邙、觐凤、觐海、觐孟、仟、亮、文、奎、文法、永明、永善、永干、永世、永宁、永良、永康、永发、永孝、永和、永锡、子升、子仁、子麟、子兴、丕基、瑞基以上共十一千、振铎二百。
傅岩(52人捐资)监生泽淳四百、耆老子厚五百、增生培远五百、监生子元四百、耆老思元二百、得友三百、得侯三百、子宽二百、灼奎二百、灼颖二百、耆老维友二百、思斋二百、君贒二百、君瑶二百、君惠五百、灼箕二百、生员培辰五百、生员培通三百、大垲二百、大斋四百、大海二百、生员逄原二百、培代二百、大晋二百五十、大湖四百、大淮二百、大基二百、培汜四百、培福三百、培谦二百、培兰二百、培湘三百、大川五百、全党二百、培彦四百、大贞二百、培耕三百、大韩三百、培和三百、子成二百、培新二百、监生大埙二百、朝锦二百、龙锦二百、繍锦二百、贡锦二百、光表四百、生员国锦一百、嵩二百、太交二百、子密一百、君朝一百。
山川(17人捐资)下*、登有、学舜、学德、学*,以上共二千一百、学信二百、学孟一百、学文一百、学孔一百、学兴一百、泽举三百、泽成二百、泽礼三百、泽先二百、有全五百、士法五百、振一千三百。
(2016年1月傅万祎于蔡庄傅氏祠堂拍照后抄录碑文)
附录2:
郑州荥阳华夏第一圣人
傅説故里石洞沟村
一、石洞沟村简介
二、华夏第一圣人傅説介绍
三、良弼家风《商相祠》
四、《版筑术》发明处
五、治国理念《説命三篇》
六、乡村民约《崇简约》
七、《国家级传统村落》石洞沟村
八、民盟河南省文化传媒总支赴石洞沟考察调研
第一章石洞沟村简介
石洞沟村属于豫中典型的古村落,处于群山之中,紧邻交通要道,南距中原西路杨桥出口4.8公里,村北处是陇海路西延约200米,东南G310国道7公里,东北连霍高速虎牢关出口9公里,西北距沿黄快速通道314金口5公里。距郑州市区50公里,荥阳市区25公里。交通非常便利。
石洞沟处于大伾山古虞国傅岩之野,周边有大面积良田沃土,古鄤溪穿村东山根北流入汜河入黄河,(古鄤溪后称澄固川汜水县志)石洞沟村古时建房砌窑洞的红色鹅卵石就取材于澄固川河道中。
石洞沟远离喧嚣闹市,远古的殷商文化遗存丰富,这里有十一世汤王仲丁所筑都城嚣地,汜水县志载:今邑东郭,外有汤王沟,更有桑林,系汤王祷雨处,及仲丁,因亳都有河决之害,迁都于嚣,以征蓝寇。嚣都在今汜城东北。嚣亦作敖,敖,山上有城,即仲丁所迁。秦置仓于中,亦曰敖仓城。村古碑誌述曰:秦置敖仓,汜城东北有村名东仓头、西仓头。汜城西南傅岩里,土沃民庶,邑人商名贤傅說傅岩涧操兵藏奇。
这里有商名贤傅說辅佐商王武丁前创建版筑术的傅岩涧,有傅說居住的洞穴“傅說洞”,傅說排兵布阵的“說阵图”,有商王祖庚敕封的全国唯一的商相祠和“良弼家风”金匾,有汜水县古迹篇记载的马跑泉,有周代为纪念傅說在傅岩涧造版筑修建的“傅說庙”遗址和柳泉寺遗址,有‘“傅說庙”遗址前迄今三千余年的“旋劲柏”。
晚于殷商及近代的文化遗存有:春秋时期的保安寨,隋代的保和寨,春秋时期的眺马岭,唐末的南唐后主李煜墓葬,文物部门记载的大型古墓葬群,记载石洞沟村古庙宇是一个古县城庙宇配置,清代美国人在湿鐙沟设立的福音堂(清代石洞沟称湿鐙沟),古时的汴洛古道等。
石洞沟村三面环山,一面邻水,位于中原之中,是一盆地,盆地中心略高于盆地周边,是典型的“龟地”风水格局。石洞沟村宜居,2013年,河南省地质勘探队物探模拟邻居,石洞沟村地表下有1100米至1300米厚的龟型岩石,从而解开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海外都在晃动,石洞沟村恰逢集日,千余人竟然毫无感觉的秘密。无论古时还是现在,石洞沟村民建房从不考虑防震设施。
这里自然生态优美,植被覆盖率达百分之七十五,在册户口586户,2800余人,村域面积4.17平方公里。
第二章华夏第一圣人傅説介绍
1、从奴隶提拔起来的宰相
傅説,为殷商时期的名相,《史记》载,商王武丁即位后,致力于复兴殷商,希望找到一位能辅佐他的得力大臣。一天晚上,武丁在梦中见到一个圣人名叫“説”,醒后找遍群臣也没有,于是寻访民间,终于在傅岩(今荥阳石洞沟村)筑土墙的奴隶中找到了他。武丁与之交谈后,认为他是位圣人,于是任用他为相,赐姓“傅”。
2、比孔子早800多年的“圣人”
世界傅氏宗亲联谊总会副会长傅幻石长期致力于傅説文化研究。他说,因为崇高的威望,傅説在世时便已被尊为圣人,自《春秋》以来的文献记载,均称傅説为圣人,比孔子要早800多年。他的思想精华记载在《説命》三篇中。
所谓的《説命》三篇,是傅説和武丁之间的对话,分上、中、下三部分,记录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説命》里,集中反映了傅説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其中有传颂千古的“非知之难,行之惟难”的哲理名言。后人认为,他留下的《説命》三篇,为孔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泽及后世数千年的“版筑”术
对于老百姓来说,也许傅説留给他们最实在的,就是发明了“版筑”之术。所谓“版筑”,俗称“打墙”。古人建房造墙,在很长一段时期不是用砖,而是用土。
《孟子·告子下》里有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在这段文字前,孟子举了几个例子,说了舜、百里奚等,其中有一句“傅説举于版筑之间”,说的就是傅説打墙的故事。
第三章良弼家风《商相祠》
商相祠位于古汜水傅岩,即今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村。是为供奉商高宗武丁朝著名宰相、华夏第一圣人傅说而建。商相祠历史悠久,根据出土的碑刻和古汜水县志记载,商相祠都是重修和久废。清乾隆三年,时任汜水县令许勉燉所撰《傅岩里商相祠堂记》曰:“予初莅汜水,观邑志所载,城西傅岩里,旧有商相祠,久废。”
商相祠建于汜水傅岩,有其历史渊源。史书称:傅說隐于虞、虢之间。周穆王东狩,勇士高奔戌活捉一虎,献与王,王命东虞设押养虎,虞国改称虎牢关。古代大伾山称东虞。虎牢关其关隘就修筑于汜水西南的大伾山上,据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云:“北临黄河,崖岸峻峭,岹岹孤危,高四十余丈,势尽川陆,大伾山古代乃虞国”。虢国就是现在的上街镇,虞国就是现在的虎牢关。傅說隐于虞、虢之间,就是现在的虎牢关与上街镇之间西南15里的傅岩(即今之石洞沟),为我傅氏始祖傅说发祥之地。另据乾隆汜水县志载:傅說,商名贤,汜水人也。
据傅氏祖传:在商相祠外经过的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对“良弼家风”匾额顶礼膜拜。大门对联书:“德比唐虞前诏百王道统,泽流孔孟后开万代儒宗。横额:文官之祖”。双对联,靠外第二幅:“說命三篇乾坤定,版筑甲骨青铜铭”。院内上有房屋三间为商相祠正殿暨商相傅說祠堂,内供傅說牌位,上书:“商王武丁宰相中华第一圣人汜水傅岩赐姓始祖傅說之神位”。院植翠柏八株,荣花树一株,誉称曰:“荣华富贵八百春”。每逢清明,寒食,春节傅氏族人及播迁外地族人代表数千之众朝謁祠堂,肃立拜祖,追念祖德。傅岩里百家之姓同时聚拢商相祠院中,拜谒圣人,祭奠仪式庄严神圣,场面颇为壮观。祠后为焕文阁,阁之底层,西南靠西有洞,内供“朱柏庐“塑像。西有砖台阶,拾阶而上有洞,内塑“朱衣宫”塑像拓也。北亦有洞,内塑“五夫子”像。南亦有洞,内供傅青主傅山牌位。东西各有砖阶,再上始达顶端为第四层“焕文阁”,内塑有“文昌帝君”像。阁貌雄伟为方圆百里各村之仅有。经古建专家评:“此阁建筑风格,明代遗风,清代建筑,砖木结构设计桥南联中,混砖结构建筑,此建筑形式,目前河南省仅两座”。登高远眺,极目辽阔,村中景色尽收眼底,大有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之感!
商相祠年代久远,据现存碑刻记载,清代迄今已修葺10次,康熙54年前至少曾有一次修葺,即在久废的商相祠旧址上修建了卷棚三楹,此后的8次修葺碑文甚详,不累述。2015年又进行了第10次修葺,新增了碑刻和碑廊,将30多通古碑刻置于碑廊之内。商相祠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引起史学家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近两年来,商相文化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荥阳市纪委给商相祠颁布了优秀家风教育基地的牌子,荥阳市党校给商相祠颁布了现场教学点,万名党员进党校,商相祠文化教育对党员干部进行了很多批次,前来参观考察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第四章版筑术发明处
圣人傅说发明了版筑术。距今1200多年前,唐代诗圣杜甫祖居巩县,与汜水县城十多华里,其游历成皋(即汜水)时曾赋有诗句:“荒寒廖峪二三家,版筑声停落日斜。莫讶调羹无炒手,傅岩已是少梅花。”诗中所指的寥峪、版筑古迹、傅岩均在汜水县,傅岩即今之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村。
泽及后世数千年的“版筑”术 :对于老百姓来说,也许傅説留给他们最实在的,就是发明了“版筑”之术帕瓦特。 所谓“版筑”,俗称“打墙”。古人建房造墙,在很长一段时期不是用砖,而是用土。
《孟子·告子下》里有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在这段文字前,孟子举了几个例子,说了舜、百里奚等,其中有一句“傅説举于版筑之间”,说的就是傅説打墙的故事。
石洞沟村至今有保存完好的众多明清故居,故居老墙用的就是“版筑”的办法。 几千年前,老祖宗发明的技术,荫庇着后人,让他们享受福泽。所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傅姓子孙,唯有虔诚祭祀,以敬先人了。
从古民居、古建筑方面来讲,石洞沟村是窑洞、版筑、土坯、鹅卵石、青砖以及钢筋水泥等各种建筑的综合体现,可以称为建筑博物馆。从技术的角度来讲,版筑术可以称为“中国五大发明之一”,也是五大发明之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石洞沟村是圣人傅说的故乡,也是傅说发明版筑术的地方。从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傅说发明盖房子、筑城墙的版筑技术,到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框架式的水泥浇筑等,都离不开先人傅说的功绩。比如现在保存完好的京襄城城墙遗址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从建筑发展的角度来讲,石洞沟古村落可以作为中国建筑行业的科学实验以及研究基地。 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傅說发明版筑处的地方始终争议不断,可以称为“千古之谜”。不过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唐朝诗人杜甫的《成皋杂咏》(明嘉靖汜水县志891页)写到:
荒寒廖峪二三家,版筑声停落日斜。莫讶调羹无炒手,傅岩已是少梅花。 由此可以看出傅說与版筑处和傅岩里,也就是石洞沟村与傅說的版筑术有不解之缘。但同时有些唐代诗人,比如吕温把傅說与版筑处写在山西平陆。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一生酷爱游历,著有《咏史诗》,《傅岩》在《全唐诗》卷647一116,是游荥阳、成皋时所作。胡曾以《咏史诗》著称,共150首,皆七绝。每首以地名为题,评咏当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咏史诗傅岩 唐 胡曾
岩前版筑不求伸,方寸那希据要津。
自是武丁安寝夜,一宵宫里梦贤人。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1.畎(quǎn)亩:田间,田地。
2.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 刑徒,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
3.版筑:一种筑墙工作, 在两块墙版中,填人泥土夯实。
4.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 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管仲。士:此 处指狱囚管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一起逃到鲁
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回自己处理。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
6.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
7.百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 用五张羊皮的价格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
8.曾:同 “增”。
9.衡:通“横”,指横塞。
10.征:表征,表现。
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闪电奇迹。
通过近两年的文献资料查找及实地调查,最终确定中国版筑术的发明地在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孙村、廖峪、忻口村的交汇处古道旁。
建议对于傅说发明的版筑技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荥阳及周边,比如油坊村、北周村、石洞沟村等保留下来的精美古民居群,可以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章治国理念《説命三篇》
1、清华简《傅說之命》三篇 說命(上):
惟殷王賜說於天,庸為失仲使人。王命厥百工向,以貨徇求說於邑人。惟弼人得說于傅巖,厥俾繃弓,引關辟矢。說方築城,縢降庸力,厥說之狀,腕肩如椎。王迺訊說曰:“帝抑(有學者將此字釋為“繄”。甚是。譯文從此)尔以畀余,抑非?”說迺曰:“惟帝以余畀尔,尔左執朕袂,尔右稽首。”王曰:“亶然罗星汉。天迺命說伐失仲。”失仲是生子,生二牡豕。失仲卜曰:“我其殺之”,“我其已,勿殺”。勿殺是吉。失仲違卜,乃殺一豕。說于圍伐失仲,一豕乃旋保以逝,迺踐,邑人皆從,一豕隨仲之自行,是為赦俘之戎。其惟說邑,在北海之州,是惟圜土。說來,自從事于殷,王用命說為公。參考譯文:〔在夢境中〕殷王武丁從天帝那裡受賜傅説吴紫涵,但傅説卻是武丁的敵人失仲役使之人。武丁命令百官畫其像,拿著財貨在邦邑百姓間尋找傅説。武丁讓專門製作弓的射人去籌備弓矢諸物,射人才在傅巖找到了傅説谷歌星空。傅説當時正在築城,衣褐帶索,出賣勞力,其樣子,腕臂與肩膀就像槌子一樣結實。武丁於是詢問傅説:“你真的是天帝賜予我的那個人嗎?”傅説回答道:“天帝確實把我賜予你,你左手拉著我的衣袖,你右手拱地向天帝扣頭。”武丁說:“〔夢境中〕確實是這樣。天帝是命你替我討伐我的敵人失仲的。”失仲當時生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生性頑劣。失仲設了兩個相反的卜辭去占卜求解:“我殺了他們”,“我不能殺他們”。結果“不殺”的設卜得到的是吉兆。失仲違背了占卜的結果,殺了其中的一個兒子。傅説從圍地出發討伐失仲,失仲的兒子不戰而退守,傅説一舉伐滅了對方的軍隊,當地的百姓都臣服了傅説,失仲逃走,他的兒子也跟隨他一起逃走,因此說這是一場赦免俘虜的戰爭(有學者將此句解為:〔失仲和他那一起逃走的兒子〕后来就繁衍为赤[孚攵]之戎)。傅说本为北海圜土之人,伐失仲取得勝利後,將失仲的土地献給武丁,回到故鄉。武丁將傅説招到都城來,傅説從此為殷王武丁效力,武丁任命傅説擔任三公之職,輔佐武丁治理百姓。注解:《書序》云:“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作《說命》三篇。”譯文 加“在夢境中”四字即從此說。
2、清华简《傅說之命》三篇 說命(中):
說來自傅巖,在殷。武丁朝於門,入在宗。王原比厥夢,曰:“汝來惟帝命。”說曰:“允若時。”武丁曰:“來格汝說(有學者將此句釋斷為:咨!格汝說。甚是。譯文從此),聽戒朕言,漸之於乃心。若金,用惟汝作礪。古我先王滅夏,變強,捷蠢邦,惟庶相之力勝,用孚自邇。敬之哉,啟乃心,日沃朕心。若藥,如不瞑眩,越疾罔瘳。朕畜汝,惟乃腹,非乃身。若天旱,汝作淫雨。若津水,汝作舟。汝惟茲說底之于乃心(有學者將此句釋斷為:汝惟茲!說,底之于乃心。較善。譯文從此)。且天出不祥,不徂遠,在厥落,汝克(宣見)視四方,乃俯視地。心毀惟備。敬之哉,(!)用惟多德。且惟口起戎出好,惟干戈作疾,惟衣載病,惟干戈(有學者認為此處“干戈”應為“甲胄”,屬涉上文而誤的情況。甚合理。譯文從此)眚厥身。若抵不視,用傷,吉不吉。余告汝若時,志之于乃心。”參考譯文:傅説從傅巖來到殷王武丁的都城,武丁在明堂門口迎見了傅説,與傅説一起進入了宗廟。武丁再次以夢境印證,說:“把你招來完全是天帝的意志。”傅説答道:“是這樣。”武丁說:“哎!傅説,你聽我說,你要以我的話為鑒戒,記在你心裡。如果把我比作兵器,你就是我的磨刀石。過去我的先王消滅夏朝,團結諸強,戰勝那些不服統治的邦國,都是憑藉伊尹的力量取勝的,這都是因為高度信任身邊的大臣而得以取勝。這是多麼讓人敬仰的啊,你要敞開你心所有來灌沃我的心智。就像是拿藥治病,人服藥後如果不感到瞑眩愦乱,那麼那病也是好不了的。我畜養你,是畜養你的腹心,不是畜養你的身體。就像天氣大旱,你就是那綿綿不斷的甘霖。就像河水滿溢,你就是那渡人之舟。你就應該是這樣的,傅説啊,要把這些話記在你心裡。如果天意不讓我們殷國長久,不及遠處,變故發生在我們近側,你要能夠注目審視四方諸侯,且能低下頭來審視腳下。要对心中存有诋毁的人有所防备。要恭敬行事啊!用人要提拔任用那些有德的人。往往是禍從口出,要慎重自己的言行,干戈能引起病亂,因愛而能生害,甲胄本能防身,但在不适当的情况下披甲戴胄,则往往会给自身带来災禍。如果走路不看脚底下,则容易受伤,好事反成了壞事。我告誡你的就是這些,你要記在心裡。”
3、清华简《傅說之命》三篇 說命(下):
“……員,經德配天,余罔有斁言。小臣罔俊在朕服,余惟命汝說融朕命,余柔遠能邇,以益視事,弼永延,作余一人。”王曰:“說,既亦詣乃服,勿易俾越。如飛雀罔畏離,不惟鷹隼(惟),廼弗虞民(有學者將此句釋斷為:不惟鷹,惟廼弗虞民。與下文文意似更連貫),厥其禍亦羅于■■ 。”王曰:“說,汝毋忘(有學者認為此字應釋為“妄”。甚是。譯文從此)曰:‘余克享于朕辟。’其又廼司四方民丕克明,汝惟有萬壽在乃政,汝亦惟克顯天,恫瘝小民,中乃罰,汝亦惟有萬福業業在乃服。”王曰:“說,晝如視日,夜如視辰(有學者認為二“女”不應釋為“如”,應釋為為“汝”。甚是。譯文從此),時罔非乃載。敬之哉易道宗师。(!)若賈,汝毋非貨如(土音戈)石。”王曰:“說,余既諟劼毖汝,使若玉冰,上下罔不我儀。”王曰:“說,昔在大戊,克漸五祀,天章之用九德,弗易百姓。惟時大戊謙曰:‘余不克辟萬民。余罔墜天休,式惟三德賜我,吾乃敷之于百姓。余惟弗雍天之嘏命。’”王曰:“說,毋獨乃心,敷之于朕政,欲汝其有友勑朕命哉。”參考譯文:“……,遵從道德,和上天享受同樣的祭祀,我沒有什麽可說的。我手下執掌職事的官員沒有才智過人者,我任用你傅説來昌明我的政令,我安撫遠方的臣民,愛護近處的臣民,順從他們的意志辦事,以此來助我治理政事,葆殷國王祚長遠,成就我個人大業。”武丁說:“傅説啊,到了你的崗位上,不要輕易改變而前功盡棄。就像飛雀,不僅鷹把它當做獵物,還有人,它不知道防範,所以撞到了網裡。”武丁說:“傅説啊孙倩妮,你不要妄說:‘我能享有俸祿。’你能在我這裡享有俸祿的前提是你治理四方民眾能夠公正嚴明,你能夠長壽的前提在於你所承擔的政務。你能夠彰顯上天關懷小民疾苦的前提在於你刑罰公正,你能福祿昌盛,在於你承擔的職事。”武丁說:“傅説啊,你要像白天看太陽、晚上看北辰那樣尊行我的政令,現在你就主管朝事。你要敬勉啊!就像買賣交易,你要明白自己的重任,不要輕忽怠慢,將寶貴的金玉誤作為泥土石塊棄置。”武丁說:“傅説啊,我已經誥戒於你,你要讓自己的品德像玉石冰雪一樣純淨,在上位者和在下位者無不效法你。”武丁說:“傅説啊,過去殷王中宗,能夠盡行禘、郊、祖、宗、報五種國家大祀(關於“五祀”之名,有數種講法,譯文從整理者注),用九德彰顯天意,不輕視百官。就這樣殷王中宗還謙虛地說:‘我沒有資格做萬民的國君。我沒有失掉上天的嘉獎,上天於是將三德賜給我,我於是將其施行於百官。我不會閉塞不行上天的大命的。’”武丁說:“傅説啊,不要將你的心孤立包藏起來,要廣泛地將你的想法施行到我的政事上,希望你有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努力地按照我的命令行事吧。”注解:《說命下》第1支簡缺失,譯文於此以“……”處理。
第六章乡村民约《崇俭约》
1、《中国纪检监察报》:《崇俭约》述说着 亘古不变的精神中原古民居
河南省荥阳市高山镇有个古村落——石洞沟村。村里有一座供奉着商朝丞相傅说的商相祠。在祠里有块石碑,上面刻着制定于300多年前的《崇俭约》,村民称其为“家法”。正是这部“家法”,使这个村虽历经岁月沧桑,却始终保持着抑奢崇简的淳朴民风。
“《崇俭约》可操作性强,很容易执行”
“这个《崇俭约》实际上是傅氏家风的传承,也是我们村的村规民约。”今年70岁的傅氏族长傅超群告诉记者。
石洞沟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2800多口人。其中,傅姓占85%以上,外姓大多也是傅氏姻亲。当地村民认为,他们是傅说的后代,因此把商相祠称为家庙。
相传,商相祠由商王武丁之子祖庚下旨所建,以褒奖傅说全力辅佐朝政、忠厚传家的优良品行。“傅说留下了‘正、善、俭、孝、学’五字祖训。”傅超群说,《崇俭约》是其后世子孙傅檙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所立。《崇俭约》告诫族人乡邻,“若不抑奢崇俭,何以酌盈剂虚?”(若不抑制奢侈,崇尚节俭,如何用积累补(灾年)之缺?)而且要做到“余一余三,备灾备祲”(三年耕而有一年之余,九年耕而有三年之积,用以备灾备荒。)
“偶尔几筵,止罗五簋;寻常贺吊,无过三星;弄璋弄瓦之辰,无劳设席;三旬五旬之寿,不必称觴;祭奠率真,奚资高棹,婚姻循礼,岂假华奁?”(偶尔设宴,五个菜即可;平常的庆贺或吊唁,不超过三个菜;生小孩贺喜,不用设酒席;三十、五十岁生日,不必置酒;祭奠贵在诚恳,何用丰盛的酒席;婚姻循礼,何必用豪华的嫁妆?)
“《崇俭约》共460余字,讲得很具体,可操作性强,很容易执行。”石洞沟村党支部书记傅学军介绍说,“《崇俭约》注重杜绝相互攀比之风。”
“《崇俭约》救了我的命”
“据祖辈口口相传,《崇俭约》自立下后,族人遵守得很好!”傅超群讲,其祖上傅在田每次回乡探亲为母祝寿时,也是按《崇俭约》规定办。
古时候讲究叶落归根。从傅家走出来的官员都葬在本村。“但村里找不到任何一位傅氏先辈的坟墓。我们推断,他们正是遵守了《崇俭约》‘遵孟子明言,亦止棺衾从厚’(遵照孟子的明言,也应禁止棺材和寿衣太丰厚)的要求,没有大造墓穴。”从事傅氏家谱研究的傅万祎介绍。
讲起老故事,曾担任过石洞沟村村主任的傅宝真来了精神。他说,他父母吃馍都是用双手捧着,最后把掉在手心里的馍屑都吃得干干净净,还教导孩子们说“余一余三,备灾备祲”。他现在吃馍也学着父母的样子,孩子们也都学他,不浪费一粒粮食。
“说到备灾备荒,我们有一个独特的存粮办法。”傅宝真自豪地说,“这豆墙在灾荒年代不仅救了我们村里人,还救济了很多逃荒过来的人。”为了储存豆子,村民丰年时把豆子碾成豆瓣,再砌成砖块形状,攒多了就垒成墙,外面粉刷,称为“豆墙”,能保存多年不腐。老辈人临终时会交待子孙,家里哪道墙是“保命墙”,遇到灾荒就拆“墙”吃。
“《崇俭约》救了我的命!这是俺爹生前经常说的话。”村民庞忠信说,“当年,俺爹逃荒至此,饿晕在路上,是石洞沟村的村民救了他。打那以后,我爹就经常念叨,我们要把《崇俭约》传下去,永远记住‘余一余三,备灾备祲’。”
“再硬气,也硬不过村里的规矩”
这个制定于300多年前的村规,现在执行得如何?谈到这个问题,傅超群感慨良多。改革开放后,农民手里有钱了,周边村子奢靡之风渐起。1978年前后,周边有的村办红白事流行“八大碗”(八个蒸菜),以荤菜为主。谁家上得素菜多,会被村民说主家小气。“白事”也开始搭彩棚、扎彩人、供猪羊、吹唢呐……
对此,村里的一些老辈人坐不住了,他们觉得,生活好了这老传统也不能丢。《崇俭约》里讲得清楚,“至若殡埋之事,尤属风化所关。丧必称家,无取拮据,而致困葬,帷竭力不烦粉饰以争妍。”(至于殡葬的事,尤其关系到风俗习惯,丧家必举其家产,无不使家庭陷于拮据,进而致使安葬困难,只有竭力不去虚夸浪费才行。)
村里的几位老人开始商量对策。1983年,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办红白事的规矩。明确要求,各家各户办红白事的规格得经理事会审议通过。“谁违反规矩大操大办,就要惩罚他,让他反省思过!”傅超群说。
“这么多年有坏规矩的吗?”
“没有哪个人敢直接犯的,但有私下求情通融的。”傅超群告诉记者,村民傅万年是高山镇最早的民营企业家之一,资产约摸上千万了。他的爷爷2004年过世时,他想给酒席加几道“硬菜”,上点高档烟酒,还想给帮忙的乡亲发红包,央求理事会同意。
“当时,从情理上讲感觉很为难。但最后理事会还是‘一刀切’了。”傅超群说,谁都别想坏规矩!我们还劝他,你的心意大家都理解,但你家不坏规矩,以后别家就不动这心思了,咱村里的《崇俭约》就能传承下去。
最后,傅万年心悦诚服地说:“我在外面再硬气,也硬不过村里的规矩!其实,俺娘早就交代过,她的后事要节俭办。”
采访中,记者来到村民傅文耀家,他上小学的孙子傅豪杰正在写作业。看到散落在文具盒里的几个很短的铅笔头,记者问他怎么不换新铅笔。傅豪杰抬起头天真地说:“这些都能用,不用完不能换新的,这是爷爷教我的。”
旁边67岁的傅文耀说:“我小时候,爷爷就经常讲《崇俭约》的故事,现在我也给孩子们讲苍天白鹤新书,要让《崇俭约》一代一代传下去。”
(本报记者王鹏志)
2、《崇俭约》碑文:
《崇俭约》
文:傅檙(康熙二十一年) 窃闻俗宜尚古,礼贵维风,况丰凶无一定之时,而财务亦易尽之数;若不抑奢崇俭,何以酌盈剂虚? 兹与亲友约:偶尔几筵,止罗五簋;寻常贺吊,无过三星;弄璋弄瓦之辰,无劳设席;三旬五旬之寿,不必称觴;祭奠率真,奚资高棹,婚姻循礼,岂假华奁?届节之馈遗,徒费往还,概宜停止;临歧之赆饯,终烦酬答,付嵩洋务酌重轻;果尔则彼此可以两全,亦有无不致相耀。至若殡埋之事,尤属风化所关。丧必称家,无取拮据,而致困葬,帷竭力不烦粉饰以争妍。近多作乐鼓吹,用吉从凶,试问良心之慊与不慊?又好纸糊从卫,炫虚鲜实,还看俗之风宜与不宜?与其停柩在堂,何如随时营窆?若守文公家礼,不用僧道讽(诵)经,即遵孟子明言,亦止棺衾从厚。 又有启者,官粮早办,免吏役之追呼;赌博急屏,杜村邻之讦告。狥人则累己,慎勿保揭银钱;健讼亦伤财,切戒衙门出入。鲜衣怒马,太觉纷华;瓦缶茅檐,谁云郾陋?与为无益之费,不弱济贫;设有好生之心,还宜戒杀。从此余一余三,备灾备祲;胥还敦而返朴,庶易俗而移风。诚邑之要图,而当今之急务也。 聊陈俚语,略见苦心。倘高贤或以为迂,惟不肖独行其事而已。廪膳生汜水傅岩里傅檙(注:清乾隆九年汜水县志)
3、《崇俭约》译文:
《崇俭约》
译文:傅万祎
(此文选自清代乾隆汜水县志,作者傅檙,字允重,原汜水傅岩里人,康熙年间廪膳生,为人磊落,刚直率真,著作甚富)
我听说风俗应崇尚古风,礼节贵在维持传统。何况丰年与灾害的发生无一定的时候,而钱财之数却容易用尽。若不抑制奢侈,崇尚节俭,如何用积累补(灾年)之缺? 此与亲友约定:偶尔设宴,五个菜即可;平常的庆贺或吊唁,不超过三个菜;生小孩贺喜,不用设酒席;三十、五十岁生日,不必置酒;祭奠贵在诚恳,何用丰盛的酒席;婚姻循礼,何必用豪华的嫁妆?过节的赠送徒费往返,全部应停止,送别饯行,终究是烦琐的应酬,务必分清轻重。如果这样双方可以两全(其美)骏梦游戏,也不致相互显耀(攀比)。至若殡葬的事,尤其关系到风俗习惯,丧家必举其家产,无不使家庭陷于拮据,进而致使安葬困难,只有竭力不去虚夸浪费才行。近来多请鼓乐吹奏,用吉庆方式办凶事,试问良心满足还是不满足?又喜欢用纸马从随,炫虚而少有实用,也不看风俗习惯适宜不适宜?与其把灵柩停放在屋内,怎如随时安葬?如果遵守文公(朱熹)的家礼,不用请僧人道士诵经文。即使遵照孟子的明言,也应禁止棺材和寿衣太丰厚。 还有个倡议(启示):官粮宜早办,免得官吏公人催要。赶快禁止赌博,以杜绝村邻揭发控告。曲从他人则会连累自己,银钱揭保要谨慎,不断诉讼也会耗费钱财,切戒经常到衙门打官司。服饰豪奢,太令人觉得纷乱华艳。用粗制的瓦缶,住在茅草屋里,谁人说简陋屯留吧?那些没有必要的花费,不如用来接济穷人,存有爱护生命之心者,还应当戒除杀生。依此做法,三年耕而有一年之余,九年耕而有三年之积,用以备灾备荒。皆返朴归真,(使)众人移风易俗,实在是全县的要务,而且是当今急需要办的事。 略微说些俗话,简要表达我的良苦之心,倘若有高明贤达者以为我太迂腐,那只有让我这不肖之人独行其是罢了。
廪膳生汜水傅岩里傅檙
第七章国家级传统村落石洞沟村
2017年1月27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公布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郑州市荥阳高山镇石洞沟村榜上有名,是荥阳市唯一入选村落。
传统村落的定义: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张耀扬女友应予以保护的村落。郑州市荥阳高山镇石洞沟村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到4153个(2012年第一批共计646个,2013年第二批共计915个,2014年第三批共计994个,2016第三批共计1598个。)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
传统村落是发展乡村旅游、创新农村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传统村落是广大农民社会资本的有效载体。所谓社会资本,是除经济资本和自然资本以外,人们对周边环境、自然和人际关系等的熟悉和了解,以及已经具有的传统技巧和知识的总和。
传统村落规划和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在当前的城镇化高潮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其主要矛盾就是现代化生活需求和传统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就要求我们在保护利用传统村落时,要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历史遗迹、文化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适度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保护保全与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之间的关系,既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又热切关注群众民生,合理安排建设项目,科学整治村庄环境,使生活在传统村落中的农民群众同样能享受现代文明的生活。
第八章民盟河南省文化传媒总支 赴石洞沟考察调研
发布:2017/5/259:29:10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作者:仝晓燕□杨正华张朝民
2017年5月21日,民盟河南省文化传媒总支邀请民盟河南省委领导及盟员80余人赴中国传统村落荥阳市石洞沟进行文化考察和调研。民盟荥阳总支主委蒋绍斌及当地村委领导随行陪同考察。荥阳市旅游局导游李海霞全程作讲解和主持。
本次考察调研活动由民盟河南省文化传媒总支主办,文化创意支部承办,参加活动的领导有民盟河南省委办公室主任朱时付、参政议政处处长于全敬、组织宣传处处长黄云火、经济科技处正处级秘书冯浩志、办公室副主任夏许峰、参政议政处副处长蒋馨、经济科技处副调研员李先永等。
在当天上午的捐赠仪式上捐赠文化创意支部盟员金鑫提供的《华夏第一圣人傅說铜板像》和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陶宗晓设计的石洞沟村标志。
据了解,石洞沟村位于荥阳高山镇,古时称傅岩里,湿镫沟,2016年被住建部等七部委评为“中国传统村落"。这里有悠久的殷商文化。村中约商相祠供奉着华夏圣人傅说,其千古名篇“説命三篇"被后世政治家们极力推崇。商相祠内的“崇俭约"为300年前的傅氏后人傅檙所撰,他告戒子孙要祟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传承优良家风,被中国纪检监察报登文赞扬。石洞沟村有100多栋明清古民居,村民们就地取材,全部用红石头所建,虽历经百年崇明生活网,多数仍屹力不倒。反映了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村中还分布有多处古井,古道,古桥,风格独特,它们反映并传承着古村文明。盟员们先后参观了商相祠,林门明清古建筑群,南街明清古建筑群和河东天井院,感受殷商文化,领略明清古韵。
在下午的研讨会上,民盟河南省文化传媒总支及相关领导与石洞沟村傅学军书记等村民代表一起,对石洞沟村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研讨,现场形式活泼,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盟员们结合自身实践和参观实例,谈观感,提思路,出谋划策滴草由实。文化传媒总支的荆中堂主委首先发言,他着重谈了石洞沟村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尤其是要对一些有文物价值的如古井,古碑等做好维护与管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文化创意支部的朱爱军主委更是结合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案例,引导石洞沟村在下步开发中如何吸取精华少走弯路,并给出了实质性的建议。还有多位盟员与参者相继发言,或交流观感,或提建议,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会议效果。
民盟郑州市委机关干部登封市唐庄镇副镇长刘建辉、民盟郑州市委经济科技处处长赵常虹、民盟河南省文化传媒总支副主委荆中堂、秘书长李卫阳、文化创意支部主委朱爱军、组织委员刘卫民、宣传委员张中义、活动委员卢珂、盟员古民居保护志愿者金鑫、入盟积极分子张朝民、民盟河南省文化传媒总支教育支部主委赵启刚、副主委付青山等同志参与调研。
民盟河南省委领导与民盟河南省文化传媒总支盟员在国家级传统村落石洞沟村合影留念
通过此次考察和调研活动,盟员们开阔了视野,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并计划下一步进行深入研究,为石洞沟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决心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录3:
《郑州市区至石洞沟村的路线》:
1、中原西路---向西走40公里到与巩义交界处---看到右转“高山镇”的指示牌---右转向山坡下走4公里---石洞沟村。
2、陇海高架---向西走30公里到头右拐---中原西路左拐---向西走10公里到与巩义交界处---看到右转“高山镇”的指示牌---右转向山坡下走4公里---石洞沟村。
3、建设西路---郑上路---郑氏三公塑像左拐---国道310---走15公里见到高架桥右拐---高山镇---许村---杨村---石洞沟村。
4、科学大道---向西走到头(上街)左拐---汜水镇(不进镇内,左拐)---老君台村---许村----杨村---石洞沟村。
5、连霍高速---上街(虎牢关)高速口------汜水镇(不进镇内,左拐)---老君台村---许村----杨村---石洞沟村。
6、沿黄大道---上街(虎牢关)---金口村(巩义交界)---穆沟村---石洞沟村。
附录4:
村歌:《我的家乡石洞沟》

《我的家乡石洞沟》 词:邵树廉 曲:秋水
远古傅岩里,今日石洞沟,这是我的家乡,家乡美名畄。贤良一代代,为国分忧愁,商相祠前竞风流。
远古傅岩里高达exa,今日石洞沟,这是我的家乡,家乡美名畄。崇俭节约好习惯,良弼家风传千秋。
远古傅岩里,今日石洞沟,这是我的家乡,家乡美名畄。村民心肠热,农家饭可口,远方的客人不想走。
远古傅岩里,今日石河沟,这是我的家乡,家乡美名畄。明清古民居,澄澄红石头,风风雨雨情依旧。
(副歌)天井院,画中游,人间仙境这里有。修竹茂,藤蔓稠,满园兰草清幽幽。
微信公众平台:中原古民居
《中原古民居》网站:http://www.zygmj.com
邮箱:982189808@qq.com
微信:jinxin653
出品人:河南古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金 鑫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原乡村旅游创新发展中心主任 金 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