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龙珠超宇宙存档【视频】- 吴兆芬:人生自是有情痴 缅怀-上海文联

发布时间: 2015-02-12 浏览: 461
【视频】| 吴兆芬:人生自是有情痴 缅怀-上海文联
2018年7月23日2时13分,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吴兆芬因病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逝世尊酷网,享年81岁。
她曾是上海越剧院创作室主任、红楼团党支部书记、红楼团副团长紫晶蟒,在戏曲园地勤勉耕耘了五十余个年头。越剧演员们爱她,因为她的作品能“捧”人,越剧观众们也爱她,因为她戏好词也好。《孟丽君》《风雪渔樵》《蝴蝶梦》《家》《紫玉钗》《蝶海情僧》……她的一系列代表作品在越剧舞台上常演不衰,为越剧迷们所津津乐道。

电视戏曲片《孟丽君》编剧吴兆芬
主演王文娟、丁赛君、周宝奎、孟莉英
视频很长请在WIFI环境下播放
我跟戏有缘,我从小痴迷越剧
所以我能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来写越剧
我觉得我的戏和观众也是有缘的
这是吴兆芬当年接受主持人韦翔东采访时所说的话。采访文章中,韦翔东回顾了她的生活和艺术生涯,他无限感慨地说:“正是因为不隔绝时代、不拒绝流行、亲近年轻人,使得吴兆芬的作品美国刺客,在古典意韵中还透着很浓郁的现代气息,她的唱词不仅吸引年长者,更能打动年轻人。”
这就是吴兆芬。

从今后远书归梦两悠悠
青山在、绿水流
唯痴情难忘、岁月不朽
人生自是有情痴
——小记著名剧作家吴兆芬
文/韦翔东
越剧是我一生中的最爱,喜欢她,一是因为她那婉转悠扬、荡气回肠的唱腔和音乐,二是因为她蕴涵的缠绵悱恻、至真至纯的爱情故事。
2001年我看了王志萍、郑国凤主演的《蝴蝶梦》,我第一惊艳于整个舞台的美轮美奂,第二便是惊艳于剧本唱词的精美绝伦,不少唱词深深打动了我。

从此我便开始搜寻吴兆芬的作品,我重新翻出《孟丽君》《紫玉钗》《啼笑因缘》《风雪渔樵》《锦裳新曲》的录像带,一边看戏,一边仔细品味兆芬老师唱词的别样韵味,才真正发现这每一部戏的唱词都是那么的典雅、优美、沁人心脾·····
吴兆芬戏剧作品
吴兆芬具有很深的古典文学修养,她的祖父是前清举人,吴家也是个书香门第,吴兆芬从小就熟读唐诗、宋词、元曲,传统古典文学浓厚的浸润,使吴兆芬的唱词有着非常自然的古典韵味。但她却不像某些剧作家那样,喜欢大量用典、大量堆积华丽的辞藻,让观众仿佛掉进了故纸堆。吴兆芬和他们不一样,虽然年近古稀,但她却非常喜欢流行音乐,邓丽君、梅艳芳、张国荣、“四大天王”,吴兆芬都非常熟悉,她甚至可以在剪发的时候告诉年轻的发型师:“你现在放的这首歌是游鸿明唱的《下沙》,我很喜欢游鸿明的声音。”
正因为不隔绝时代、不拒绝流行、亲近年轻人孟婆哪里多,使得吴兆芬的作品,在古典意韵中还透着很浓郁的现代气息,她的唱词不仅吸引年长者,更能打动年轻人。

吴兆芬编剧作品越剧《家》
主演:赵志刚、单仰萍、孙智君
视频很长请在WIFI环境下播放
2003年,为了纪念文坛泰斗巴金诞辰100周年,上海舞台上出现了四个不同剧种的《家》。之前,大家对越剧《家》并不是非常看好,毕竟现代戏、男女合演都不是越剧的强项,但是四台《家》先后亮相后,获得好评最多的却是越剧《家》。除了导演、主演的全情投入之外,吴兆芬那感人至深、文辞优美的剧本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今戏演完了足坛教父,但是唱词依旧在耳边回响。
上海名主持人陶海对吴兆芬老师有这么一句评价“一颗慧心、一管慧笔”,这句评语真是到位。《蝴蝶梦》《家》演出期间,我曾经邀请一些朋友来看戏,他们中有不少人以前从来没有看过越剧,《蝴蝶梦》和《家》使他们发现了越剧的美,起先他们都很难相信像《蝴蝶梦》《家》那样感人肺腑,却又颇具时代气息的唱词,会出自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的笔下,年龄的跨度、生活经历的差距都被这浓郁的真情淡化了。

QA&
向上滑动阅览
与越剧的不解之缘
韦翔东:吴老师,您是怎么喜欢上越剧的法老蚁?
吴兆芬:我走上这条越剧之路可以说也是一种始所未料的偶然,但也是一种情有所钟的缘分。我出生在上海郊区,小时候我最爱听的就是母亲到上海看了戏回来,把戏编成娓娓动听的故事讲给我听,我最向往的就是我也能跟着大人一起进城,进戏院去看戏。后来我到上海第一次看越剧,看的是戚雅仙的《龙凤花烛》,看了回来以后我就跟着说明书(那时候说明书上都有唱段)学呀、唱呀、哼呀vpnss,有的时候听无线电广播,正好放到这一段,我就跟着广播,在说明书的唱段上勾勾画画,哪儿高、哪儿中、哪儿低地唱起来。

韦翔东:但是您好像遇到过挫折。
吴兆芬:我的第一个戏梦在我父亲斩钉截铁的反对下破灭了。我小学毕业以后,曾经有两年失学在家,但是我的戏梦还在做,那个时候正好是上海刚刚解放,农村业余的宣传活动非常活跃,宣传婚姻法律、宣传政府新的政策之类的事情特别多,我就凭着我爱学、爱看、爱唱的那一点点基础居然参加了农村的业余宣传队,那个时候就是过把瘾啊!
后来我又念书了,我也曾经有过整天早场、下午场、晚场一天连看三遍越剧还觉得不过瘾的经历,真可以说是一种痴迷吧。
后来学着写一些小品小戏之类的作品,进入上海师大中文系后,我是一门心思想做个人民教师,因为我也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龙珠超宇宙存档,虽然我对戏还是怀着一种虔诚的痴迷和一种爱心,但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想我的戏梦可能要到此结束、画上句号了。我特别感谢组织上这么知心、这么培养我,居然为我又续上了这个戏梦。

韦翔东:那您是怎么和越剧编剧结缘的呢?
吴兆芬:我的起步实际上是沪剧,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是我正式作为编剧跨出第一步的引路人,我在读大学中文系的时候,他们团搞了一个戏叫《鸡毛飞上天》,我第一笔正式的稿费就是丁是娥给的,就七十元,我后来花了六十五元买了一个书柜,永远作为我的纪念。
后来在戏曲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毕业的时候,我面临一个选择有可能进沪剧院也有可能进越剧院,因为我看的最多的是越剧,对越剧更有感情,所以我就选择进了越剧院了。
进了越剧院以后,我自己非常投入,很想把工作做得更好一点,三年的萝卜干饭我吃得是有滋有味的。在1964年到1966年的这三年中,我就写了六七部小戏大戏骆保雯,而且基本都推上去演出了。特别是范瑞娟、金采风主演的《不准出生的人》,连续演了半年、至今还是我们上海越剧院现代戏上座率、上演率最高的一个剧目。但后来碰上了“文化大革命”,我也被迫耽搁了好多年,一直到1979年的阳春三月“四人帮”被粉碎后,我才重新回到我的编剧岗位上,那个时候我就写了一部古装宫闱喜剧《孟丽君》。
我爱越剧、从小痴迷越剧,所以我能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越剧,我也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来写越剧,所以我觉得我的戏和观众也是有缘的。我的好多戏像《孟丽君》《桃李梅》都演了五六代人,一直到现在还在舞台上发挥它的活力。

韦翔东:您的戏捧红了许多演员,鲜花、掌声、欢呼都给了台前的演员,作为一个幕后工作者,您有没有一种失落感?
吴兆芬:我没有失落感,因为人生舞台也好、戏剧舞台也好纪家闺秀,总有台前幕后之分,我从来没感觉到失落、相反我觉得作为一个编剧,我还有一种意外的、分外的收成——我也有好多戏迷,因为我的戏观众缘分好,可以说是朋友遍天下,江苏、浙江、上海的不谈,远到内蒙、四川、江西、黑龙江、海南,都有我的戏迷朋友,他们给我写信,表示喜欢我的戏,有的给我提一些意见,有的给我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期待、这些都给我很大的鼓励,是我创作力量的源泉。


现代之鱼溶入古典之水
韦翔东:您的戏得到了那么多观众的喜爱,您也应该有一种成就感了!
吴兆芬:回首自己的业绩,没有特别满意的戏、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才气、才能、才干,只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我写戏总是倾我全力,倾我满腔痴情中美速递,我希望我的戏在一般的水平之上,但不敢妄想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我的很多戏是剧团为了维持正常演出而排演的“吃饭戏”,投入普遍很低,我也不指望我的戏能够造成什么效应。那时候我在越剧院红楼团里还担任一定的行政工作,到写戏的时候,剧团给我放一个月的假。我写三个礼拜,戏一写出来就上马,之后再稍微修改一下,我的戏基本上在二稿的时候就上了。退休以后,时间更充分一些,我自己也有一些想法,希望能够在传奇通俗的基础上,更好地让思想、立意和意韵结合起来,给人们有更多的回味之处,我希望我的唱词更追求文学品晓让人们在欣赏戏剧的同时有一种文学享受。从观众的反映上看,《风雪渔樵》《蝴蝶梦》《家》这几部戏都得到了认可,观众们都觉得我的唱词还可以,有一定的文学品位。这方面我也谈不上什么成就感,我总是尽我的心力、付出我的汗水做每一部戏。我的力量有限,也只能做到这点,遗憾的是以前的那些戏比较急就,不能够在艺术上一磨再磨,我总觉得有些可惜。


要让观众感动,首先得自己感动
韦翔东:许多剧作家到了六七十岁的时候,他的作品已经没有办法被年轻人接受了,您今年也已经快七十岁了阿纤,但是从您的戏中丝毫没有办法看出您的年龄,您的戏迷倒了不少的年轻人,他们觉得您的作品像是他们同龄人,没有任何的代沟,您是如何让自己的作品保持年轻状态的呢?
吴兆芬:我始终认为,戏是给观众看的,所以我在创作时汪晓菲,我总是要求自己把现代之鱼溶入古典之水,我要让我的戏能够和今天的人产生一种共鸣、共振,有一种契合感。这和我的性格可能也有关系,我感觉我的思想没有老化。我这人比较开朗,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我也喜欢交年轻的朋友,我有事情经常会请教我的孩子们,我觉得他们的思想和今天更加贴近,他们的思路更开阔。第二,我比较注重观众的情趣、欣赏习惯,第三、我很喜欢听流行歌曲,包括今天欧美排行榜上之类的歌曲,我都喜欢听苦力泥鳅,我从流行歌曲的歌词中可以体味到今天年轻一代的情感。
同时,我还要感受时代的气息,道姑妙妙我觉得美是永恒的,真诚是永恒的,我觉得在古典题材也好,近代题材也好,现代题材也好,我要深挖的就是这些美,要把人物的这些美好的心灵写透,哪能和今天的人不沟通、不共鸣呢?比如说《蝴蝶梦》中的田秀,庄周诈死,以此试验妻子是否忠贞,但是田秀的器量很大,她受了伤害,但她只是说我们“只记缘来不记仇”——让我们好聚好散。我希望我们今人也能从古代女性这种美好的品德、宽广的胸怀当中得到一丝一缕的启也我觉得这应该就是共鸣。
美、善良、真情是永恒的,那么,怎样把古典题材中这些矿藏深处的内涵挖掘得既符合历史、又契合今人的感受呢?怎样把美好的初衷融汇到我的戏剧当中来呢?我一直记得我们越剧的老编剧徐进说过的话:“写戏三个字一个要‘懂’,戏要有逻辑,要能看得慌;第二要‘通’ca1521,剧情要非常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第三才能‘动’,打动人心”——三个字“懂”“通”“动”是写戏的编剧不能忘记的,这也是我一直遵循的一个原则。所以我写戏的时候要求自己先真正的感动,要观众感动,首先要自己先感动!所以这次我在《家》里写两个女人的性格碰撞,感情交流,写这种情感沟通的时候,我自己也流泪了,我要写唱词,会一面写、一面哼,有时候自己都会流泪,我想我的戏如果要想感动人的话,首先要动心、动情进而才能动人。话虽然这么说,但融入到戏里面也不是那么容易,不是每部戏都能做得好、做得到,但是我一直在努力。

韦翔东:我很认真地看过您写的剧本,我发现“人生自是有情痴”这句唱词,在您的《勿忘曲》(《神王恋》)和《紫玉钗》两部剧作中,都曾经出现过。您是不是特别喜欢这句唱词?
吴兆芬:我是很看重情的一个人,我觉得真情是可贵的,痴情是更加强化了的真情。我们的越剧善于表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风格,所以特别要注重“情”。越剧擅长抒情、我们的男女主人公往往具有真情、痴情,真情、痴情写得到位、写得真实就能动人,“人生自是有情痴”是欧阳修的一句词,也是我非常喜爱、看重的一句词。
我对越剧是一种痴情,但很多观众那么关爱我们的越剧,这也是一种痴情,曾经有几个观众对我说。“吴老师,我们看你写的《蝴蝶梦》看了三十遍!”听了这话,当时我真的非常感动,你说我做幕后英雄有什么失落感,没有!我写的戏能够得到观众那么大的喜爱,能够将我的戏三十遍看下来,我足矣,此生无憾了!虽然这条道路走过来,有时候也难免有大大小小的坑坑洼洼、曲曲折折,但总的来说,这个社会条件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只要我们努力一点、工作就会出一点小小的成绩。

原载于《上海戏剧》
文编 | 秦 岭
美编 | 何亦平
往期回顾
赏析 | 超实用!Get这几招神仙奶奶,定格夏日最美“荷”影
聚焦 | 是还乡更是追梦,60岁“王老虎”8月起欢乐行江南
人物 | 黄英:想学歌剧?你得先知道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小喇叭 | 星标、置顶,请查收“小艺”的这份诚意
画说人生 | 沈雪江:知人知世方知己,观山观水亦观心

上海文联
公众号ID:shwenlian
关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