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鄂伦春天气【视频】- 于贵锋、雅克读古马的诗 点睛-萤火虫智库

发布时间: 2017-07-08 浏览: 385
【视频】| 于贵锋、雅克读古马的诗 点睛-萤火虫智库

古马,当代著名诗人,1966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出版诗集《西风古马》《古马的诗》《红灯照墨》《落日谣》《大河源》等七部,另有编著、合著多部。曾奖甘肃省第四次优秀文学作品奖、甘肃省首届“黄河文学奖”一等奖、甘肃省政府敦煌文艺奖一等奖、《飞天》十年文学奖、人民文学奖、《诗选刊》“中国2008年度十佳诗人”奖、甘肃省第二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首届《朔方》文学奖、中国优秀诗集奖、扬子江诗学奖等奖项。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多民族语言。现居甘肃兰州。

古马作品,授权《地平线诗刊》独家首发
品读 / 雅克、于贵锋
LOGO题字 / 王应科
选稿 / 木耳
因果

古马(甘肃)
那围拢着一小堆枯枝败叶烤火的皴裂的双手
是它们前世的因还是后世的果
两只野鸭子在隆冬朦胧的晨光里逆流而上
形影相随

雅克
诗歌写到“形影相随”这一句,一种无以名状的痛感与寂寥,就突然充溢了一个人的内心,但这里也没有绝望,而是洞开之后瞬间的敞亮与轻安:前世的因就是后世的果、前世的果就是后世的因。自然的造化,是“形影相随”的,世事人心,是时时刻刻在轮回的。
有时候想,人到中年之后,或许最大的发现,就是世间万事万物,其实时刻不停地在轮回!我们所有的努力,不过是这轮回不同的显现。有此生命的体悟,又怎能看不见那双手与鸭蹼之间,根本就是一回事!
之后,我们再读,诗歌两节之间,人、鸭;手、蹼;一双、两只;水、火;因果、形影等等,就有了一种对应关系。也从中,可以读出对于生命的悲悯与苦难的观照,但却都在诗歌所营造的这画面与布白中,只字未明言。这也正是古马诗歌在手法上接续古典诗歌造境传统的地方,句式与语境却是现代的,而且,在他的诗歌中,是鲜有道德评判与哲学思辨的,他是一个专心致志地“以美拯救世界的人”。
小桥

古马(甘肃)
你可怜芍药不安,小桥边
蛙声起劲
要移种她到月亮上去
你可怜桥影
在黄昏水面不停发抖
花衣楚楚
蜉蝣造句
你可怜你
你可怜我

雅克
这首诗歌触动人心之处,在“蜉蝣造句”,是神来之笔,这样,之前的关于花衣的楚楚、关于桥影的发抖、关于蛙声的起劲、关于芍药的不安,也就都像是蜉蝣的所作所为了,也因此,这微不足道的即生即灭的生命,就更像是自然的主宰,这也正是自然的悲悯之处:万事万物都有其活着与存在的理由,自足而无需辩解,一切都在人如何安顿自己。而当诗人一旦写出这些,诗人就是这发现者,而这也正是诗人的情怀:生命哪有那么多分别对待呢?瞬间之美就是永恒之美。况且所谓瞬间、所谓永恒,也只不过是人心的作为,在自然这一“上帝”的眼中,一切都是他,他怎么会厚此薄彼呢?这样,之后的两行“你可怜你/你可怜我”,就是顺势的合乎情感的流露,也更像是对人的劝慰而不是结果:是爱与美在挽救人心,而不是其他。
顺便补一句:这里的“可怜”行会2,不是贬义的现代汉语的“可怜”,而有“能够怜悯爱惜”之意,宜做古汉语意解。鄂伦春天气
一位老人的话

古马(甘肃)
春天里瓜果蔬菜啥也没有下来呵
夏天炎热,啥都会迅速腐烂掉
我也不想死在秋天
秋天的羊肉多么肥美呀
冬天,我心疼得放不下我的孩子们
天寒地冻的,披麻戴孝爬起跪倒可怜的很呐

雅克
在古马的诗歌中,这样直陈其意、直书其事而写当下之事的诗歌,是相对比较少的。这一首一气呵成,而在修辞手法上的转换铺排皇后殇,更让情感热烈直接地得以强化,可一再诵读体味。
寒禽戏

古马(甘肃)
黎明,在黄河幽暗的水边
三五溯流,一二击水,或数不清的一群——
黑的白的黄的还有绿头的——
这些毛色相同或相杂的水禽
以石头内部的微火——
相呼着,并自由扩展着记忆的波纹
它们共同拥有北方的空虚、辽阔以及
流水的静谧深远
泛泛到冰凌与青石低语之处寻找着小鱼小虾
而忘记了浸泡得绯红的脚蹼
它们侧目而思也绝无可能顾及到
一个起早贪黑的赶路者内心偶然的怜爱
它们拥有一两颗小星即将沉落时颤抖的寒光
和超越尘世的生活
而我,除了无限惆怅,
只拥有它们边缘的没有方向的风儿

雅克
《寒禽戏》更像是古马在自拟,一个耽于美的诗人的自拟。把“水禽”与“古马”对换,一样成立。既然如此,那么,诗人就既是生活的赶路者当旺爸爸,也是超越尘世生活者,还是风。这又何尝不可呢?正是在生活与超越这二者之间来回与取舍的风,让一个诗人更成为诗人,而单独的或“陷入”或“高蹈”,都差不多是一种“伪饰”,算不得“真诚”彭山天气预报。诗歌中最后的“无限惆怅”,当是诗人真诚的又一佐证!而其中不厌其烦的细节与长句,当是诗人内心落实的一次历程。
轻歌

古马(甘肃)
大雪啊
给我睡衣兜里
揣上一小块黑暗的红糖吧
万一有人
冒着风雪前来
白雪草根下
我不能什么也掏不出来

雅克
的确是“轻歌”,淡淡的希望与爱与期待与不安,都落实于“一小块黑暗的红糖”,意味深长。这样的诗歌是需要读者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感悟来最后完成的。所以诗歌是“轻”的,但阅读是“重”的。
黄昏谣

古马(甘肃)
小布谷,小布谷
水银泻进了麦地
和村庄隔河相望的坟墓
炊烟温暖而河水忧伤
离过去很近离我不远
黄昏,黄昏是
被白天砍掉了旁枝的
白杨
头戴一颗明星
站在乡间的土路上
水银泻进了麦地
小布谷,小布谷
收起你的声音
最后的红布
请死去的人用磷点灯
让活着的
用血熬油

雅克
古马的诗歌,词语的选择有其延续性,如新月派、中国新诗派的痕迹、歌谣曲子的音乐感、典故、古典诗词的影响、关于西部的一些既成的意象以及瞬间之美、意象的经营等等……这些在这首诗歌中都多少有所体现。让这首诗歌延展与脱开来的,是诗歌的最后一节。
诗歌的最后一节凌厉、刺痛、突兀,也更能看出古马在追求“美”之外,其实内心是还有一种别样的选择。所以他关于“以美拯救世界”的追求,就更像是将自己严格限制在自我期许的“诗歌的框架”内理智作为的结果,而将本性的裸呈藏在了其后。但有时候,他还是忍不住率性为之,而正是这率性为之,直抵痛处,更增加了诗歌的力度与强度,让人读来痛快。
失眠

古马(甘肃)
没有人,没有人在厚重的墙壁上
用手指画一扇窗,很小很小的
一扇窗
一只发红的灯泡
在我脑袋中
像烫人的眼睛整夜盯着我
但我摸不到开关
那个离开我的人
甚至带走了我所渴望的一点儿黑暗

雅克
剔除了引发诗歌生成的具体事件后,诗人写出的是失眠的状态,而不是这状态的原因。这种状态,由于其诗歌意象的精心选择,将心理的“虚”落到了语言的“实”,一切都变得可以琢磨、可以品咂。
罗布林卡的落叶

古马(甘肃)
罗布林卡只有一个僧人:秋风
罗布林卡只我一个俗人:秋风
用落叶交谈
一只觅食的灰鼠
像突然的楔子打进谈话之间
寂静,没有空隙

雅克
这首诗歌,重在画面感的营造,其实,所谓僧俗、所谓秋风、所谓落叶、所谓灰鼠,这些在现实中动的事物,在这里,恰恰都是静态选择的结果,而那个本是静的“楔子”,恰在诗中成为了“动”的事物,而这一动的事物,其结果还是为强化“寂静”,寂静如此密实,以至于面对罗布林卡,任何无意义的谈话都会被这“楔子”突然中止,最后没有丁点“空隙”,只有“寂静”本身。那么,为什么要营造一个这样的画面呢?这才是诗歌的重心所在。当然我们也都读到了,在这里,罗布林卡已是一幅永恒的画面,此诗就是罗布林卡的落叶。
旁白

古马(甘肃)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相见啊
闪电对河流说:
我说出的全部的黑暗才是木兰的躯干
他要雕成独木舟——渡河而去

于贵锋
“无限落英飞絮、水东西”棺材兽,这是我在搜索“木兰舟”时,读到的宋代晁端礼《虞美人》的一句词。姜贞羽在一定程度上,这句词传达的情绪,恰就是古马《旁白》的情感基础或者说出发点恶人大明星。人生迷乱,花落,水流,一种弥漫的茫然,沉寂为内心的黑色素。于是,有了渴望:闪电,木兰,躯干中国太岁网,独木舟,雕刻,渡河,这些词和动作,揭示出在沉落中的一种生机,而其中,竟然借助于“躯干”和“木兰”的女性化,使爱意盎然。
作为旁白,当然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的姿态,那旁白,正如将“木兰的躯干”雕刻成独木舟一样,是一种艺术和美学的自白:古马之诗,正是在黑暗中生出的一道闪电;而这闪电,不是要陷落于河流,而是一种生命的救赎——渡河。如同木兰舟,是精致的、美的、密实的。
古马的《旁白》,也是一只令人惊叹的“木兰舟”。
归来

古马(甘肃)
两手空空我从外面回来了
牵牛花和青藤的柴门
是我站在露水中的哑妻
我空空的两手一点灰尘都不带
展开双臂便能拥有今夜的你们
妻儿呀

于贵锋

无事读唐诗。翻到王维部分,有一首《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伐天记?”我突然就想起古马的《归来》。
两首对读,仿佛是一千多年后,古马对王维的回答。
晚年王维居住的蓝田,李商隐有“蓝田日暖玉生烟”句,足见此地之美,也可从王维自己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得到印证。作为送别诗,王维对“守妇思念离人”的这个传统题材进行了巧妙的转化,不仅扩大了范围,而且通过对“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巧妙化用,将一种已知的结果(不归)依靠时间的暗示(日暮、明年)和疑问置于一种不可知当中。既存在着希望,又使那希望处于怀疑,形成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情感状态。这是真正的煎熬和折磨。此后许多诗人,都对此做了痛苦的注脚建平西校,什么“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等。但无论怎样王伟源,都更多地倾向于“归和不归”的“不归”,并将此作为一个预设的背景。
当然,王维的发问仿佛脱口而出,又仿佛内心的自问。如果离开是必须的,则随着日暮将柴门掩上石墓阵怎么走,必将自己也“关”了进去,只剩下对结局、未来的猜测和怀疑曹冲救库吏,空气中只剩下那一声发问,等待着被“行人”听到并作出回答。这当然具有了人生和哲学的意味。
古马就像行人,仿佛在一千多年后,他机缘凑巧,或者说心有灵犀,终于听到了王维的那声发问, “归来”了。仍旧是“牵牛花和青藤的柴门”,仍旧是“露水”,仍旧是人与自然相处与共的、令人熟悉的场景:我回来了,但“两手空空”;那等着我的人仍旧“站在露水中”梧州骑楼城,但她已经变成哑巴(“哑妻”)。这种令人心惊的悲凉岂能用言语所能形容?岂是个人一己的悲哀?“站在露水中的哑妻”,这是一尊穿越了时间、仍在哭泣和盼望的雕塑。
如果古马的“回答”到此为止,也只能是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将场景彻底还原到“守妇和离人”这个基本情感模式内,并将关注的重点也落脚到了守妇的“苦”与“等”上,但根本上仍旧是历代中国诗人无法摆脱的抒情点,唯一的不同就是通过“离人”的一无所获反衬“守妇”的痛苦付晓田,加重这种空守的悲哀感。心灵的交流开始于接下来的一行:
我空空的两手一点灰尘都不带
这在表面上对“空空的两手”的强调,在结构上和开头形成对应的同时,却开启了新的语意。“灰尘”,那是追寻的结果,也是追寻在心灵上所落下的疲惫,隐含着行人无数的挫折、沮丧和失望,也使归来的行为成为一种怀着疑虑的必然;当看到“守妇”仍在等,归来成为一种正确的选择,心,也开始尝试着“归来”,“一点灰尘都不带”,这是一种自觉的心灵擦拭行为,是一种宗教式的忏悔,又由于“灰尘”出现在“露水”后面, 使得我们不得不再来回味“露水”的寓意,──至少那种擦拭,是行人蘸着“露水”,行人和守妇之间由于离开、时间等割断的联系在这种擦拭中重新建立了,有由从“外面”到“柴门”这样外在的联系,也实质上是情感上的联系。
至此,“我”才能够“展开双臂”,也才能“拥有”,也才能有更大的惊喜(哑妻到妻儿的变化),才能够真正归来。
古马也就此将一个简单的“守妇离人”故事,演变成了一个隐含着更大、更广泛人生意义的象征。
这不是简单的从出发点回到出发点失落的大陆,如同王维对楚辞中那句诗的的化用和改变经历了一千余年,古马对王维的回答又经历了一千多年无野之城,而在这中间华燕驾校,人们在追寻和等待中又发生了多少事,我们不可能、也无法忽略。就像归来的尤利西斯,我们希望他能够在爱情中安睡,就像人类在时间的臂弯里。但 “灰尘”,既然要用露水擦拭,难道我们就因此能否认它存在过或者说就能肯定它已经不存在了吗,像看到站在柴门前的哑妻我们就能否认柴门里还藏着一个孩子吗?
但人类的某些精神,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得以延续和贯通,如同春草、牵牛花、青藤的不断更替中一个孩子却在旁边悄悄成长。诗人们也跨越时间的阻隔,将归与不归、留守与离开、发问和回答等置于一个更大的“场”,令人顿悟“诗歌原本就是心灵的在场”,并且因此牵出了一个诗歌母题清晰的线索:无疑,归来之路是漫长的。
忘记

古马(甘肃)
谁来为我们计算我们决定忘记得付出的代价? ——塞菲里斯:《大海向西》
有一粒盐,不再去想
和一条鱼结伴游走的海洋有一滴露水、一声鸟鸣、一缕阳光真的可以淡忘与一个人或者一个世界
相关的一切了
是的,一颗星正在教我忘记 教我如何独自摆脱全部的黑暗
但所有“一”让我忘记的并不都等于零瞧,我描画的一棵洋葱它能够说出你栽种在地球以外的水仙
的品性

于贵锋
《忘记》这首诗,我记得曾经是古马某本诗集的封底诗。古马对它的喜爱自不待言。
其核心意义在于“谁来为我们计算我们决定忘记得付出的代价”,“让我忘记的并不等于零”。只不过,诗人把水仙变成了一颗洋葱,在有些相似的外在形状下,品质发生了变化。但如果仔细考察,或许还能发现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颗星正在教我忘记/教我如何独自摆脱全部的黑暗”,—— 不是摆脱,而是转移,他全部转移进了诗歌。而如同星群一样,吸纳了黑暗,但光芒熠熠。
但是不是也可以说,古马其实在写人与历史的关系?即便记忆归于零,我们仍然是历史的一部分;或者无论怎么变化,我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进入”了历史。
从叙述方式上看早安机长先生,这首诗,也是古马后来某种诗歌的先导何孟怀。但显然,这首诗属于可遇不可求的那种:物象和意象的转换,与叙写内容之间,几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地平线诗刊》推荐音乐作品

策划 / 出品
萤火虫智库

编辑 / 制作
地平线诗刊

深阅读,从地平线开始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