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貔貅纹身【视频】- 三级课 31 技法总结3 黄简讲书法-乐游原

发布时间: 2016-09-04 浏览: 475
【视频】| 三级课 31 技法总结3 黄简讲书法-乐游原

黄简讲书法
此书法课程,原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香港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香港书法专科学院讲授,现重新整理公开,以飨各地书法爱好者。这是一个系统课程,共分十级。
【三级课程第三十一课】技法总结3

【简体中文版】
黄简老师:
技法总结3
四 学习书法的步骤
上次讲了落实【双基】的问题,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技巧要熟练。各位可以自己衡量一下,做到了多少,不够的还要努力。今天讲学习书法的步骤,一个人学书法要走过几步台阶?《玉堂禁经》有一段开场白,就是讲学习步骤的,很有参考价值。但这段文字比较难懂,我来解释一下,只有十个短句。

第一句话是【夫人工书,须从师授】。【夫】是发语词,本身没有意义。你不要念成【夫人工书】,那意思变成你太太想学书法了。他是说一个人要工于书法,最后找个老师。晋唐那时,学书法主要就是靠家族传授,师徒相授。
古代咨询不发达,,唐代书本还要靠手抄,想买字帖都没地方,印刷还未昌明。像虞世南名作《孔子庙堂碑》,当时只拓了几十张,碑就毁于火。唐拓本到现在只有一张,还有日本。北宋时黄庭坚已经感叹:【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哪可得】。普通人要一张临写,那是比登天还难。

就算找了找老师也不容易,古代大多数人就绑在出生的那块土地上,要找往往是附近乡间的老师,未必是好书法家。王羲之住在大城市里,老师是卫夫人,两家都是贵族。小和尚怀素就没这条件,他先去广州找徐浩,然后北上长安,到处找老师问笔法。这可是靠两条腿步行的,就算现在都很难。

第二句是:【必先识势,乃可加功。】有了老师,先学什么呢?老师给你讲讲你不懂的事。学书法的人当然已经回写字,但会写字不等于识势。跟现在一样,写字是照笔顺,书法却是照笔顺。所以第一件事情,老师给你讲识势,开车要先定路线,写字先定大圈,【必先识势】蔡剑忠。
譬如说写一个【阴】字,先要确定它的大圈。《阴符经》中有四个【阴】字,都不是照印刷体写的。它的取势是木耳势,交争势,竖笔势和玉函势。你必须先识势,然后才可以【加功】,或者用骨线,或者用肉线,以及加上节点。这里《玉堂禁经》把【功】和【势】这两个名词相对貔貅纹身,其实识势也可以说是一种【功】,但【取势】实际上是在心中盘算的,虚的。而【加功】却是真正要动手动笔的,这是实在的功夫。

第三句讲用笔要点:【功势既明,则务迟涩。】学生懂了【功势】的关系,那就开始发功用笔。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笔就是求快粉刷匠歌词,甚至觉得写的快就是好,就是潇洒,错了。
这里有两个字,我们要搞清楚意思。第一个【迟】,《说文解字》说:迟【徐行也】,以《诗经》【行道迟吃】为例,走得慢就是迟。艺术品是求好,不是求快。笔锋要咬住纸面,要以锥画石,入木三分,快了行吗?当然不行。快容易飘。
第二个【涩】,《说文解字》解释是【不滑也】。不光滑,不顺溜,这就是【涩】。古人说笔锋上纸,好像泥泞中走路。
清代刘熙载有一个解释:【用笔者皆习闻涩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他说学书法的人都听到过【涩】,但往往不知道怎么做。笔锋在纸面上走的时候,要好像有东西【拒之】河南人惹谁了,阻挡你,不让你顺顺当当地行走。你要用力和它争,这才可以向前行笔。运笔时有这感觉,就做到【涩】了。
刘熙载的解释还是抽象了一点,我喜欢用物理来分析。笔锋前进,实际上我们给它两个力,一是水平方向的力,水平的力是推动毛笔前进的,另一个是垂直向下的力,这是压住笔心的。往下的力越小,意味着笔锋和纸面摩擦力越小,写起来轻轻一推就向前了,这就是飘,或称浮滑。往下的力越大,意味着笔锋和纸面摩擦力越大。你要推它前进就很不容易,这就是【迟涩】。
蔡罒《九势》说:【涩势,悉在紧驭战行之法。】这句话引自元朝《衍极》刘有定注,《历代书法论文选》424页。【紧驭】本来是说紧紧地拉住马,这里讲控制笔锋。如果你顶住纸的力量很大,往前推进很难,那怎么办?这时候可以用【战行】的方法,手腕左右摇动一下,这样就容易推进了海南驾培网。【战行】是【永】字八法捺笔【璨】的写法重生修蛇,不要忘记了。
看看历代论书怎么说的,唐太宗《笔法诀》这样说:【为画必勒,贵涩而迟。】写一画贵涩而且慢。
韩方明第一个老师徐壽这样说:【又曰:夫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故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不涩则险劲之状无由而生也,太流则便成浮滑,浮滑则是为俗也。】用笔浮滑,实质就是人品浮滑,所以评为俗。什么事情都以沉着稳重为上,出手就要有力。
传为王羲之《书论》这样说:【凡书贵乎沉静榆社吧,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仍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心欲急不宜迟,何也?心是箭锋,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这里说心中先要想定,才能只会手怎样做,所以心要快过手,他说【心是箭锋】,慢不得。但手表现心的时候不用急,【故须迟】,这时候最要紧是稳重,有大将之风。
第四句:【迟涩分矣,无系拘鞠。】这是老师针对新学生做的心理辅导,不要紧张。
【拘】是手抽筋,如《素问》【筋肉拘苛】。
【鞠】是脚抽筋,如《周书·太子晋》【天寒足鞠】。【无系拘鞠】就是不要紧张拘束,手脚施展不开。
第五句讲取势的变化:【拘鞠既亡,求诸变态。】【亡】这里等于【无】,没有。运笔不紧张了,就要求【变态】。这【变态】现在近于骂人的话,但这里只是指取势以改变字的姿态。
孙过庭论学书法的三个阶段是这样的:【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分布】等于结字,开始老实点,放平放正就可以。然后追求【险绝】,【险绝】就是特意放不平正。有梳有密,有斜有侧李姬珍,有向有背,有高有低等等。最后又回复平正, 这次平正是【险绝】后的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第一阶段那种平正叫【未及】,其实是稚嫩。第二阶段求变态,矫枉过正,变为险绝。这是【过之】。第三阶段看起来又平正了。其实是懂了在平正和捕平正之间怎样取得平衡。这时叫【通会】,懂得裹束和结字,掌握了书法结字的规律,从而取得了创作的自由。孙过庭感叹说,可惜这时候,恐怕是【人书俱老】陈龙象,一艺之成,毕生之力神武笑春风,其难如此呀。
举例来说,颜真卿这个【俗】字,比较平正。米芾经常取险势,故意不平。虞世南这个【俗】字,初看好像也是平正,但仔细看看又不是,左右搭配都是不一样的。



颜真卿喜欢用篆法,所以取势平,当然这不能归入初学者【未及】一类中。米芾极力追求险,称为他的特色。如果你结字非常老实,不妨临临老米,这是一贴药,可以治理太平直的毛笔。智永和《阴符经》这两个【理】字,当属平正中见到侧势的,我们临帖时要注意。当然,如果你是初学者,写的平正一点也没关系。



第六句讲取势的变化:【变态之旨,在于奋羲。】这【奋羲】是什么意思?《说文·斤部》【羲,击也。】这个字很多人解释为用刀斧斩劈,但这是第二义,本义是什么呢?你看它左边是【石】,从甲骨文来看,这是羲采石头。清代吴伟业《哭之衍》诗:【君也游其间,才大资磨羲。】磨羲又称羲磨,对玉石进行击打和研磨加工。
还记得我在27课【品赏2】中介绍的窦蒙《叙书赋》语例字格吗?如【结构平正曰稳】,【涉于俗流曰浅】等等。这篇文章中还说到【羲磨:错彩雕文,方申巧妙。】犹如工匠打造一件玉器,加上精巧的花纹。像这样的书品,可以形容为【羲磨】。【变态】是改造字的结构,需要巧思。
譬如说刚才这个【阴】字,怎样改造它的结构呢?它右旁上面是个【今】字,【今】字篆书是这样的。我们只要把这最后的竖笔,向左移动一点。【今】字的下面是【云】。哦们把【云】的两横移上来,那中间就出现了一个竖笔势。整个【阴】字的取势,就是附耳,交争,竖笔和玉函。一个书法的【阴】字就写出来了红粉宝宝。以此类推,给我们任何一个字,只要细细研磨,都可以【变态】。
第七句讲取势的变化:【奋羲之理,资于异状。】【资】是凭借的意思。《文选·颜延年(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李善注:【资,尤籍也。】奋羲的道理,就是努力创作一个特别的字形。
接下来赶紧提醒:【异状之变,无溺荒僻。】【溺】是沉迷不悟的意思,取势的变化,不是要你弄出一个荒唐怪癖的样子。什么事情过了度,就走向荒谬。
取势这一关过了,裹束后神采就出来了。第九句这样说:【荒僻去矣,务于神采。】我已经讲解过,神采好坏取决于心法。内心潜意识表达得好,真实,就能感动人。
最后一句话是:【神采之至,几于玄微,则石逸无方矣。】神采到最高境界,那是接近于玄妙精微,【宕逸】就是飘逸,无拘无束。【方】就是种类,如【仪态万方】。郑安仪【宕逸无方】就是神采玄妙之变化,无穷无尽。
我把这十句话分分类,大致是这样的:头两句【夫人工书,须从师授。必先识势,乃可加功】,这是拜老师,懂理论。接下来两句【功势既明,则务迟涩,迟涩分矣,无系拘鞠】,这是提醒用笔的要点,不要快,反而要迟涩。然后四局,是讲取势:【鞠鞠既亡,求诸变态。变态之旨,在于奋羲。奋羲之理,资于异状。异状之变,无溺荒僻。】取势这件事情,照孙过庭说法有三个阶段:从平正到险绝,再回复到平正。最后两句讲神采:【荒僻去矣,务于神采。神采之至,几于玄微,则宕逸无方矣。有技法有心法,神采出来了,书法就学成了。】这就是当时学书法的人要走过的几步路。
五 登堂入室:三看三不看。
第一个,普通人只看见毛笔的外表,大多数人写字看着笔头,但真正重要的是笔心,你能看见笔心就懂用笔。我说过,笔心为帅。笔心的状态普通人看不见,但在我心中是非常清晰的。所以这个【看】,其实是用心去【看】的。
第二,从看笔画到看笔势。普通人只看到笔画,看到偏旁部首,会书法的人,看到笔势,看到大圈。
第三,从看字形到看神采。张怀瓘说过:【深识书者,围观神采,不见字形】。不要忘记这句话,这是业余和专业的分界。业余爱好者看字形,这个字漂亮不漂亮,专业人士不看字形,看神采。神采好不好,这就跟你的审美有关了。

书法三大要素都讲过了,谢谢各位。
黄简先生|简介
黄简先生1947年出生于南京,现为中华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国(香港)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语文学会会员、中国大百科年鉴「艺术编」撰稿人。
1992年中国(香港)书法家协会成立,出任主席。
2001年9月在香港注册成立中华艺术家协会,任会长。

黄简先生幼时在父母指导下临池,学习中国书法和国画,以柳体为根柢。及长,转攻褚体,又从罗君惕先生学《说文》,从叶百丰先生学古文吴一迪,从黄葆钺、黄聿丰先生学书法,醉心古隶。四十后注重二王小草,并留心继承上海画派的传统。
作品先后参加过中国大陆、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展览,并为多家博物馆所收藏,多处碑林刻石。《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中国书法论著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辞典》等均有收录。

关注
我们
乐游原书法

TAGS: